中新網烏鎮12月17日電(記者 趙曄嬌)“發展信息經濟、推進‘兩化’融合、主攻智能制造,是浙江經濟轉型升級的新路徑。打造浙江經濟升級版,就必須先打造浙江制造升級版。我們的做法是遵循老祖宗留給我們的三個詞:‘取勢、明道、優術’。而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的信息化和工業化的深度融合則是中國工業經濟‘彎道超車’的最佳路徑。”12月17日下午,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論壇 “智能制造轉型與升級”議題現場,浙江省省長李強發表了題為“順應‘互聯網+’發展趨勢,推進浙江兩化深度融合”主旨演講。
演講伊始,李強提到了格力和京東兩位老總以卡通形象互訴“衷情”:“沒有互聯網,你會明珠黯淡”,“沒有先進制造業,你是空中樓閣”,最后兩位共同喊出“讓我們攜手,讓世界愛上中國造”。他總結出他對智能制造的感悟:當今的互聯網與傳統制造業是密切相關的,不是你死我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全球迎來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今天,中國的機會是什么?我們浙江的機會是什么?”李強拋出這個問題,他緊接著回答,我們在分析研究對比德國工業4.0、美國工業互聯網、日本再興戰略和新工業法國之后,我的腦海里跳出來三個關鍵詞,第一個詞就是“信息經濟”,第二個詞是“兩化融合”,第三個就是“智能制造”。李強認為,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互聯網+”制造為趨勢的新工業革命是中國制造擺脫“雙向擠壓”的戰略機遇;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的信息化和工業化的深度融合是中國工業經濟“彎道超車”的最佳路徑。智能制造體現為互聯、集成、數據、智慧,是通過裝備智能化、設計數字化、生產自動化、管理現代化、營銷服務網格化的實現,來提升產品質量和附加值,從而大幅度提高我們的生產力。
作為制造業大省,浙江一直在致力于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今年國務院做出了“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以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一系列的重大部署,發出了“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大力發展智能制造,提升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的號角”。浙江省認真貫徹國家的決策和部署,大力發展信息經濟,積極推進“中國制造2025浙江行動”,致力于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推進浙江經濟的轉型升級。
在李強看來,浙江具有發展智能制造的比較優勢和底氣。浙江制造業總體上比較發達,工業增加值、出口交貨值、總資產等指標均在全國前列,中國制造500強企業當中,浙江占了約1/5,具有制造大省的基礎優勢;浙江信息化指數和兩化融合指數均居全國前列,擁有全國最大的B2B、B2C、C2C交易平臺,擁有阿里巴巴、海康威視、華三通信等一批互聯網企業和智能制造企業,具有互聯網基因的放大優勢;浙江是民營經濟大省,盛產企業家,又是百工之鄉,具有專注實業、專注制造的傳統,具有龐大的創業創新群體的優勢。浙江省注冊市場主體多達457萬家,平均不到12個人就有一家市場主體,它們成為浙江制造創新的最龐大、最活躍的主角。
基于此,發展信息經濟、推進“兩化”融合、主攻智能制造,成為浙江經濟轉型升級的新路徑。
“當前的浙江制造面臨工業2.0、工業3.0的‘補課’,又要在工業4.0‘加課’的雙重任務。對于第二產業比重仍然占46%的浙江來說,區域經濟要邁向中高端,制造業必須邁向中高端,打造浙江經濟升級版,就必須先打造浙江制造升級版。”李強在演講中提到。
浙江探索智能制造的路頗為引人關注。
“我們的做法是遵循老祖宗留給我們的三個詞:‘取勢、明道、優術’。”李強還進一步對三個關鍵詞做了解釋:“取勢、明道、優術”。取勢,就是審時度勢,順勢而為,搶抓互聯網時代到來的“時間窗口”,依托自身優勢搶先發展信息經濟;明道,就是把握規律,明晰戰略,準確理解“中國制造2025”的精髓,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并把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全方位推進產品、裝備、生產、管理和服務的智能化;優術,就是提升能力,解決問題,緊緊依靠市場力量、民營力量,強化制度供給和平臺創新,加速集聚高端要素,大膽創新突破方式,釋放出“傳統制造+互聯網+創業創新”的疊加優勢,力爭實現后來居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