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汪仔搭車人工智能 技術場景和生態決定能走多遠

來源: Techweb 2017-02-10 10:09:12

 

當人工智能被認定為產業洗牌的戰略級窗口時,插一腳自然成了每一家企業的想法。新年剛過,搜狗的問答機器人汪仔就登上了江蘇衛視2017年《一站到底》的節目舞臺,與選手豐莉婷一決高低,最終取得了勝利。對此,搜狗大書特書,在微信朋友圈里廣泛傳播這一事件,在普通公眾眼里,搜狗貌似一下子闖進了國內人工智能領導者的陣營,一副舍我其誰的面孔。

但在人工智能行業一片喧囂,越來越多的企業“搭車”人工智能概念時,同樣是貼著人工智能的標簽,可能水平參差不齊。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環境下,我們更應該保持清醒態度,厘清概念,分清真偽。

4000萬“身價”的汪仔含金量不高

按照搜狗與王小川的說辭,亮相《一站到底》舞臺的汪仔身價4000萬元,是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研發的問答機器人,歷時9個月研發,集合了搜狗、清華大學天工智能計算研究院等頂尖技術團隊,還搭載了搜狗自主研發的立知問答系統,能聽能說,還會思考和判斷,超越了人工智能的識別、計算層面。確實,聽起來很高大上,對外行的公眾來說保持了足夠的神秘感,但對人工智能的專家和內行來說,汪仔這個問答機器人可能就不靈了。

這一點從汪仔獲勝后市場上的反饋就能看出來,其實,不少人對搜狗大肆宣揚的問答機器人早就頗有微詞,認為在技術含金量上摻水了。

一種說法認為,搜狗的問答機器人汪仔披的是人工智能的外套,對外宣稱使用了語義分析、問題理解、信息抽取、知識圖譜、深度學習、知識計算等眾多技術,但本質上就是知識搜索,做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汪仔更像是一個題庫、知識庫的搜索工具,只要后臺的知識庫足夠豐富、龐大,就能輕松應付各種問題,而且搶答速度超過人類是必然的,畢竟人腦的記憶力、算力是比不過機器的。如果說具備一定技術含金量的話,在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上確實需要具備一些人工智能的能力,但這一點都不稀奇,與科大訊飛在語音、圖像識別領域的高手比,這算是炒剩飯。

而且搜索本身就是一個問答系統,用戶在搜索框里輸入一個關鍵詞或一句話,后臺系統進行理解、分析、檢索、匹配,最終給出用戶準確的答案。這是搜索引擎多年來一直在努力的方向,無論是應用場景,還是技術突破上,都談不上多大的顛覆性。從蘋果Siri到GoogleNow,再到微軟的Cortana,用自然語言提問并獲取答案的方式,一直是人工智能較為普遍的低階應用。而遍及各個行業的智能客服問答機器人更是如此,僅僅是知識搜索的“變種”而已。

湊熱鬧的多,技術和算法是王冠上的明珠

當前的人工智能領域,表面上看起來百家爭鳴、群雄逐鹿,但實質上湊熱鬧的多。縱觀全球范圍內頂級的人工智能學術、應用會議,最早僅有百度、騰訊、華為、阿里等巨頭與微軟、谷歌、Facebook、IBM同臺競技,但隨著人工智能越來越火爆,獵豹、美圖、滴滴、今日頭條、小i機器人等國內的二線互聯網企業也開始刷存在感,頻頻染指人工智能領域,并在公開場合露面和講道。

但實際上,同樣吆喝的是人工智能的技術和應用,差距相當大。其中核心的深度學習技術、算法才是人工智能王冠上的明珠,而大多數企業在核心技術上缺乏積累與突破,多數是在邊緣技術上的敲鑼邊的行為。

那么,近一年來不斷在人工智能領域“制造”眼球效應的搜狗,又價值幾何呢?用一位行內人的話講,在人工智能領域,搜狗本來就是一個遲到者,在人工智能關鍵的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等領域的積淀并不深。

可以從兩點得出這一結論,一是在技術研發投入上,搜狗拿出來說事的4000萬元投入、9個月的悶頭研發,放在人工智能領域,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對比的話,谷歌在這一領域投入數百億元,一口氣收購了11家人工智能公司,包括關注度較高的DeepMind公司;科大訊飛雖說不是人工智能領域的大哥大,但在語音識別、語音合成領域干了18年,技術投入上更是累計投入達到數十億元,多年來一直包攬國際語音合成大賽的冠軍;二是在人工智能的頂尖人才儲備上,眾所周知,人工智能是典型的拼頂尖科學家、專家的戰爭,谷歌、Facebook、微軟等包攬了全球頂尖專家,可謂是人才濟濟。而搜狗能拿得出手的似乎只有王小川一人,還得分身,頻頻在公眾娛樂節目中刷臉。

對于人工智能這樣足以顛覆世界的技術來說,半路出家的搜狗想在技術上“偷懶”,走“借勢傳播”的捷徑,恐怕很難行得通。不管是年前的機器翻譯技術引發的廣泛吐槽,還是《一站到底》中被推到前臺的智能問答機器人汪仔,做秀、表演一番很容易,但最終能不能跑贏馬拉松,技術實力是一個無論如何都繞不開的硬指標。雖然這種蹭熱點、搭車的營銷打法值得借鑒,但真到了節骨眼上,恐怕還必須要拿技術、體驗來說話。

決戰人工智能,場景、生態決定能走多遠

不過,技術過關只是拿到了進入人工智能戰場的通行證,到底能不能獲得大規模的應用,發展龐大的用戶體量,并實現商業價值的最大化,還有另外更舉足輕重的因子。如果說技術實力決定企業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高度的話,那么,應用場景和產業生態的強弱則決定了在人工智能的道路上能走多遠,舞臺有多大。

目前提及較多的人工智能的應用場景包括圍棋競技、人臉識別、知識問答、機器翻譯等,比如谷歌的AlphaGo、Master與人類的圍棋較量,背后基于深度學習技術,通過建立、模擬人腦進行分析學習的神經網絡技術,不斷訓練,增強理解和判斷能力,最終戰勝了人腦;而人們熟知的人臉識別應用,涉及卷積神經網絡技術,需要持續學習來進行圖像分割,對色彩、輪廓、邊緣進行認知,是人工智能金字塔塔尖的前沿技術;而搜狗的汪仔則是知識問答的應用,科大訊飛的機器翻譯、同傳屬于語音識別、合成。

無論技術高低,長期看的話,這些都僅僅是人工智能應用的一個小片段或場景。放在人工智能會成為各行各業“標配”的前提下看待當前的人工智能產業,只邁出了萬里長征的第一步,看到的僅僅是冰山一角。而且隨著人工智能發展到后半段的話,場景的多寡和生態的健全與否可能決定了終場的成敗。

對比一下會發現,搜狗的問答機器人汪仔依然停留在搜索和知識問答的場景上,過去是輸入關鍵詞或一句話,反饋給用戶準確的結果。問答機器人相當于把輸入文字換做了語音交互方式,仍然未脫離開信息、知識搜索的范疇。相比,谷歌人工智能應用涉足搜索、圍棋競技、無人駕駛、機器翻譯、生活服務等諸多場景,科大訊飛的超腦等人工智能技術成果已經應用在教育、醫療、客服、車載等領域,微軟、Facebook、亞馬遜等也將人工智能與自身業務緊密綁定,覆蓋更多的場景。

除了場景外,產業生態的協同能力同樣不可小覷,為什么說在人工智能大戰的較量中,平臺或生態型的巨頭勝出的幾率更大,就是這個道理。任何單一產品或應用,不具備上下游的協同效應,更沒有開放、覆蓋完善的生態體系的支持,在人工智能的馬拉松長跑中,很容易掉隊,或被擠出賽道。相反,生態型的企業則能實現后半段“超車”,后來居上。

所以說,是不是具備足夠多元的場景覆蓋和業務協同效應,這一點在人工智能的后半段競爭中,會變得越來越關鍵。像谷歌、微軟等全球性的巨頭家大業大,走的是平臺和生態的路線。而搜狗只有輸入法和搜索,業務布局較窄,應用形態單一,缺乏后續延伸的空間。即使是同級別的科大訊飛,在語音識別、語音合成領域浸淫十多年,走技術開放的生態路線,可能也比搜狗的機會更大一些。

 

相關關鍵詞: 多遠 人工智能 搜狗


相關文章
  • “光年”到底有多遠?

    “光年”到底有多遠?

    2017-11-15

  • IPO夙愿難償 搜狗的“人工智能”新故事還能否打動人?

    IPO夙愿難償 搜狗的“人工智能”新故事還能否打動人?

    2017-02-10

  • 搜狗花4000萬做了個偽人工智能 網友戲稱“word狗”

    搜狗花4000萬做了個偽人工智能 網友戲稱“word狗”

    2017-02-10

  • 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超3000億 華燕房盟布局智慧生活

    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超3000億 華燕房盟布局智慧生活

    2017-06-22

  • 人工智能有望將中國經濟增速提升1.6個百分點

    人工智能有望將中國經濟增速提升1.6個百分點

    2017-06-27

用戶登錄

注冊會員享受:超低價格發稿       忘記密碼



Copyright © 2013-2019  財通社軟文推廣平臺       
             
   關于我們 商務合作 版權申明     聯系我們:
562 6623@qq.com

客服QQ:562 6623 

  聯系郵箱:29 59 11 57 8 @qq.com 豫ICP備20005723號-1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