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36條”是“人才強市”的生動實踐

來源: 2017-02-16 16:29:52

 
  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關鍵要素。對于奮力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成都而言,人才既是人力基礎,更是智力保障。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人才事業,2016年就以市委“一號文件”出臺“成都人才新政十條”,2017年再以市委“一號文件”出臺“成都人才36條”。(成都新聞發布 2月15日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而科技來源于人才,當下的社會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資源的競爭,成都市定位于國家中心城市,而成都市“十三五規劃”將成都定位于西部核心增長極國際化大都市,為自己 “烙上”了國際化的“烙印”,成都市以“一號文件”的方式發布了“成都人才36條”,真正走上了“人才強市”的道路。
    “一號文件”是態度、是決心。舉國關注的中央一號文件已經成為了“三農”的代名詞,表現出的是國家對“三農”的重視,而成都市委的“一號文件”從2016年開始便成為了人才的代名詞,其中的深意不難理解,就是要讓廣大人民群眾看到成都對人才的重視,彰顯了成都對人才的包容與渴求,也表明了成都要走“人才強市”的決心。
    “人才36條”是機遇也是挑戰。對于廣大優秀人才來講,這是一個良好的機遇,這里有良好的干事機遇,有良好的創業環境,有充分的創業保障,還有更為廣闊的交流平臺。而 “人才36條”相較于“人才新政十條”對政府職能部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機制雖然有了,但執行更是關鍵,在對待人才創新方面,切不可“僵化”行事,要跟隨人才的變化進行機制創新,如果一味的按部就班,那又何來創新?
    強市先強人,人才是一個城市發展的智力保障,是一個城市創新的源泉,更是一個城市發展的根本保障,“成都人才36條”轉變了政府職能,打破了人才空間時間等壁壘,重視人才培養與成果保護,深度融合社會需要與人才發展,實現了“人才強市”的生動實踐。
 

相關關鍵詞: 人才 強市


相關文章
  • 人才引進為酒城發展“保駕護航”

    人才引進為酒城發展“保駕護航”

    2017-04-19

用戶登錄

注冊會員享受:超低價格發稿       忘記密碼



Copyright © 2013-2019  財通社軟文推廣平臺       
             
   關于我們 商務合作 版權申明     聯系我們:
562 6623@qq.com

客服QQ:562 6623 

  聯系郵箱:29 59 11 57 8 @qq.com 豫ICP備20005723號-1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