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評:春運過后,百姓期待什么?

來源: 2017-02-17 14:55:02

 記者從中國鐵路總公司獲悉:截至2月15日,鐵路春運累計發送旅客達3.02億人次,同比增加2776.2萬人次,增長10.1%,運輸安全平穩有序。(2月17日 人民網)
    2017年春運即將收官,從春運開始之初熱炒的所謂“史上最難搶票年”到如今不斷刷新的發送旅客數不難看到,今年回家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然而,我們是否可以如釋重負了?
    筆者認為,絕不止于此,我們需要的是春運過后的改變,百姓期待日常生活中的便利出行。每年春運都會被民眾定義為對鐵路的一場“大考”,多少有些“悲壯”。鐵路發展絕不單單服務于一個春運,打好“春運仗”也不是鐵路發展的最終目的,鐵路部門也希望擺脫每逢春運便如臨大敵的窘境,讓春運常態化。當然,把春運當作對鐵路、對出行旅客的一場年終摸底無可厚非,我們需要在春運這場測驗中找到不足,取得提高。
    回顧雞年春運,驚喜不斷,各項新舉措上線服務旅客帶來便利。“刷臉”進站提高服務效率;修改備受詬病的驗證碼改進購票體驗;優化實名制火車票掛失補流程減少了無謂的爭執;開行3570.5對圖定旅客列車,實時增開臨客列車,提高運力......通過“四縱四橫”的高鐵網和“互聯網+”的體驗,大大縮短了回家的路途,沖淡了鄉愁。更讓我們從中看到鐵路運力和服務質量的提升,感受中國交通運輸的發展。
    然而,我們仍需直面春運中的問題。從搶票引發的恐慌,到斗爭“票販子”的無奈,歸根結底還是在與“供給量”賽跑。從無視禁帶目錄、吸煙逼停動車、倒賣車票......種種失信、不文明行為頻頻上演,看到了公民出行素質仍待提高!
    雞年春運接近尾聲,如何解決春運大潮中暴露出的問題是接下來要應對的挑戰。打造高鐵網的“八縱八橫”,落實高鐵出行的“最后一公里”,依然任重而道遠。深化供給側改革,完善的服務體系,“軟硬兼施”才能讓百姓真正得到實惠。同時,對各種不文明、失信行為懲罰及教育要持續保持高壓態勢,不能因為春運的結束而放松,到下一年的春運再臨渴掘井。
    “路漫漫其修遠兮”,鐵路在一年年的春運中高歌猛進, 取精去糟,而百姓期待的不僅僅是在春運中走得了、走得好,更要在平時的出行中感受鐵路發展帶來的便利和舒心。
 

相關關鍵詞: 過后 百姓


相關文章

用戶登錄

注冊會員享受:超低價格發稿       忘記密碼



Copyright © 2013-2019  財通社軟文推廣平臺       
             
   關于我們 商務合作 版權申明     聯系我們:
562 6623@qq.com

客服QQ:562 6623 

  聯系郵箱:29 59 11 57 8 @qq.com 豫ICP備20005723號-1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