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時代不應忽視“慎獨”精神

來源: 2017-02-20 10:46:00

 近日,習近平主席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六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指出:“對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來說,加強自律關鍵是在私底下、無人時、細微處能否做到慎獨慎微,始終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增強政治定力、紀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終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2月18日 中國共產網)
慎獨和慎微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對于修身的要求。顧名思義,慎獨是指獨處之時保持謹慎不茍,而慎微是指在面對細微之事時保持謹慎。習總書記再次強調這兩點,是在告誡領導干部、尤其是高級領導干部時刻注意提高個人修養,在監察監督體系難以覆蓋之處牢記心中有戒尺,保持自愛自省。由于慎獨的概念更為直觀,筆者在這里重點談談“慎獨”。
《辭海》告訴我們,“慎獨”的概念最早是由莊子闡述,后被儒家發展為一個重要概念,指“在獨處無人注意時,自己的行為也要謹慎不茍”。慎獨講究個人道德水平的修養,看重個人品行的操守,是個人風范的最高境界。
近年來,隨著我國法治建設的不斷完善,監督檢查體系的建設工作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追責問責工作的不斷深入不僅使領導干部們頻頻感嘆“官不好當了”,也讓許多普通黨員和群眾深刻認識到了法制體系和監督體系的重要性。然而,當越來越多的干部把問責條例當成了自己對待工作和生活的標準和底線,當越來越多的黨員、群眾認為思想教育和道德約束只是蒼白無力的“走過場、做樣子”,我們不僅要問:“我們民族延續幾千年的慎獨和德治精神真的過時了嗎?”
所謂“法治天下,德潤人心”,自古以來,道德約束都是法律法規的有效補充。因為法律法規的要求具有滯后性,考慮到社會現實狀況通常也不宜設置得過高,所以它的定位從來都是一種兜底的約束。舉一個極端的例子,漢高祖劉邦聞名后世的一句話法律“殺人者死,傷人及盜者抵罪”,僅僅規范、懲罰了幾條最嚴重的惡行。即使在當時,隨便一個讀書人也能列舉出好幾十條其他的作奸犯科、坑蒙拐騙行為。但是為什么這套法律在后世依然享有不錯的評價呢?很簡單,簡潔且適度寬松的法律,適合當時亟待休養生息的社會狀況,順應了剛剛走出秦朝嚴刑峻法控制的民眾的普遍心聲。
在我國當前的現實條件下,嚴苛且繁瑣的規范也未必適用于所有方面的監管。如果所有專業的專家學者都只片面強調完善法律,所有群眾都把遇到的問題歸咎于法律法規不完善,所有官員都把不踩“高壓線”當作僅有的約束,我們無疑又進入了一個新的誤區,一個不會思考、缺乏自省、休養不高的誤區。
再細密的網,依然存在網眼;再嚴格的監督,依然存在盲區。不斷提升自我修養和自我約束,是每個領導干部,每個公民永不結課的必修課;“沒有違反任何法律法規”不應成為鉆法律空子的擋箭牌。只有在法治時代保持一顆“慎獨”的心,才能真正做到“內無妄思,外無妄動。”
 
 

相關關鍵詞: 法治 精神 時代


相關文章
  • 貫徹落實全會精神 狠抓黨風廉政建設

    貫徹落實全會精神 狠抓黨風廉政建設

    2017-02-16

  • 落實全會精神 堅持從嚴執紀

    落實全會精神 堅持從嚴執紀

    2017-02-21

  • 領導干部要拒絕“精神賄賂”

    領導干部要拒絕“精神賄賂”

    2017-02-23

  • 黨建帶團建,促“學做精神”遍地開花

    黨建帶團建,促“學做精神”遍地開花

    2017-02-24

  • 巡視工作要有“貓抓鼠”的執著精神

    巡視工作要有“貓抓鼠”的執著精神

    2017-02-27

用戶登錄

注冊會員享受:超低價格發稿       忘記密碼



Copyright © 2013-2019  財通社軟文推廣平臺       
             
   關于我們 商務合作 版權申明     聯系我們:
562 6623@qq.com

客服QQ:562 6623 

  聯系郵箱:29 59 11 57 8 @qq.com 豫ICP備20005723號-1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