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國鐵路共開行公益扶貧列車81對,占普速旅客列車開行總量的近6%,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偏遠貧困地區,2016年共運送旅客近3000萬人次。公益扶貧旅客列車多經偏遠貧困地區,旅客出行需求并不旺盛,平均客座率不到40%,鐵路企業承擔了大量運營虧損補貼。(新華網報道)。
位于四川省喜德縣沙馬拉達鄉,就常年有一趟扶貧列車5633次列車,為沙馬拉達鄉的人到喜德鎮提供便利。沙馬拉達到喜德共42公里,途徑5站,歷時85分鐘,而票價30多年未變,只有2塊錢,一直執行1995年普速旅客列車運價標準。以公交車的價格乘坐42公里的火車車程,2塊錢的車票,在今天看來更多是一個象征意義。這塊錢票價的背后是鐵路部門默默承擔的大量運營虧損補貼,可以說是這趟車跑一次,鐵路部門賠一次。但即使在這樣,這列站站停,時速不到40公里的5633/5634次列車,自1970年開通以來,已運營近半個世紀,全程運行353公里,從未間斷過,已當地彝族百姓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因為當地彝族百姓對列車的依賴,經常有人乘車的時候問火車會不會停掉,而鐵路部門則堅定的回復到,“我們的車站在這,車不會停,我們也不會跑,會一直服務你們!”堅定踏實回復的背后,是鐵路人為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是為扶貧救助的堅定決心。
據悉,“十三五”期間,全國百項交通扶貧骨干通道工程中的16個鐵路項目,已有12個項目開工建設。2016年,我國完成鐵路投資8000億元,投產新線3281公里。其中,中西部地區鐵路基本建設投資完成4435億元,占全國的72.2%,新線投產2954公里,占全國的90%,高鐵投產1694公里,占全國的89%。對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所在21個省區市的鐵路基本建設投資完成4433億元,新線投產2954公里,其中高鐵1694公里。中西部地區持續推進大規模鐵路建設,不僅直接拉動了當地經濟發展,極大便利了沿線群眾出行,也為扶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揮重要作用。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鐵路的進一步建設,扶貧列車不會減少,只會增加,我們更有理由相信,在扶貧列車的開動下,旅客由貧轉富不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