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檔新節目剛播出就被熱捧,現今媒體并不多見。這么嚴肅正規的文化類節目能叫座叫好,在真人秀節目滿屏飛的當下尤顯突出。中央電視臺《朗讀者》首播就吸粉無數,微信公號相關文章很多閱讀數達到10萬+。2017年03月01日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新聞研究網)
日前,央視繼《中國詩詞大會》獲得成功后,緊接著推出的《朗讀者》節目又火了紅了。選手和嘉賓們通過朗讀散文、詩歌和家書,把一首首詩詞、一篇篇美文通過聲音再現出來,讓人們感受到文字的力量、詩詞的魅力,用真實的情感和音韻之美,觸動了人們心中的文學情愫,激活了人們熱愛傳統文化的激情和朗讀的心緒。相信有更多的人會報名參加節目或者重新拿起書本,全民閱讀不是一句口號。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一定能夠喚起人民內心對于傳統文化的渴望,起到很好的社會效果。
央視是國家平臺,凈化熒屏,傳承復興傳統文化宣傳正能量義不容辭。《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節目需要持之以恒、推陳出新,切忌新瓶裝舊酒、虎頭蛇尾。這不是杞人憂天,2011年教育部決定在全國開展“中華經典誦讀行動”試點。以強化經典講解、誦讀的內容。這一做法有利于抵制外來文化傳入我國,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提高青少年的文化素養,提高我國的民族文化素質。開初幾年,中華經典誦讀行動在各地方、各學校進行得有聲有色,轟轟烈烈,曾幾何時,就逐漸偃旗息鼓了。
近年來,戲說歷史的電視劇充斥熒屏、真人秀綜藝類節目霸占黃金時段,大多數衛視臺炒作明星名人花邊新聞吸引眼球,依靠五光十色的服飾,無病呻吟的表演,煽情刺激的橋段,聳人聽聞的奇事提高收視率,但是,這些節目只適合部分追星族青少年觀眾的口味,不能引起廣大觀眾的共鳴。
《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這兩檔節目,像一縷縷清風,掃除了熒屏上的一些霧霾,也吹進了廣大觀眾的心里。《中國詩詞大會》之所以取得成功,節目不分名人草根都能夠跨進門檻是主要原因。根據目前情況看,《朗讀者》邀請參加的嘉賓都是名人明星,希望接下來能夠放下身段,注重參與性、廣泛性,讓更多人可以參與其中。并且,還要不斷創新,吸收其他綜藝節目的可取之處,打破綜藝節目的固有模式和程序,在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間找到契合點,雅俗共賞,老少咸宜。使用高科技多媒體,詩配畫、文配景達到詩情畫意、情景交融、好看好聽才有生命力,不斷有新鮮感和驚喜。希望把《朗讀者》辦得越來越有品味,成為一道觀眾欲罷不能的精神大餐,也成為著名品牌、保留欄目。使復興傳統文化的道路越走越寬闊,越走越長久,千萬不要“花無百日紅”,更不要曇花一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