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困”良方

來源: 2017-03-20 09:47:48

 

春困是因為季節交換給人們帶來的生理變化的一種反應。冬藏春生,冬天,皮膚的毛細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毛孔閉合,減少熱量散發,以維持人體正常體溫。春暖花開,人的代謝機能轉盛,血液循環加強,相對供給大腦的血液就會相對減少,腦缺氧則犯困。令身體的新陳代謝加快,代謝所產生的酸性物質增加,如這些酸性物質得不到及時分解和排泄,體內酸性物質積聚,增加體液酸化狀態,導致血液攜氧能力下降,使得人體負擔加重,臟器排酸能力減弱,春困表現就會更加明顯。春困不是病,但也會影響人們正常的學習和工作,需要通過有效的方法加以調節。良好生活習慣是消除“春困”的良方。

管住嘴

合理的膳食是健康的基礎。《黃帝內經》最早提出飲食要適應四時氣候變化而相應做些調整,并提出了“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飲食原則。“春氣通于肝”,肝氣旺盛,肝勝脾(木克土),致脾胃功能受到抑制,在飲食藥膳方面,要多食甘淡健脾養胃之品,如山藥、扁豆、薏米、大棗、蓮子等,重點進補有益脾胃的五谷雜糧如:黑米、黑麥、高梁、燕麥、小米、玉米、南瓜、栗子等。少食酸味食品以防肝氣太過。適量多吃一些蔥、姜、蒜等辛味食物,它們具有祛濕、避穢濁、促進血液循環、興奮大腦中樞的作用,對消除春困能起到較好的效果。

多動腿

適量運動有利于排除體內酸性代謝物,增加血液溶氧量,特別是排汗能帶岀淋巴液中的酸性廢物,能有效增強身體免疫力。

睡好覺

古人早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規律,唐代老壽星孫思邈認為“凡眠,先臥心,后臥眼(《千金要方·卷二十七·道林養性》”)。中醫認為人體的陰陽氣血會隨著晝夜晨昏陰陽的消長而作出相應調節。現代有“生物鐘”的說法,所謂生物鐘,就是一種作息規律,與自然界的晝夜規律相符。如果違反“生物鐘”,必會影響健康,一般人的習慣都是“日作夜息”。人體內的腎上腺皮質激素和生長激素,都是在夜間睡眠時才分泌的。白天以交感神經活動與新陳代謝的異化作用占優勢;夜晚則副交感神經和機體的同化過程占優勢。因此,熬夜、夜間用腦用神過度,會使機體這種節律發生絮亂,從而出現口臭咽干、口舌生瘡、食欲不振、失眠多夢、煩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思維遲緩等陰虛火旺現象。此外,四季的作息時間也有所不同,“春夏養陽”宜晚睡早起,而“秋冬養陰”則應“早臥早起”或“早臥晚起”。總而言之,科學睡眠就是順應自然規律。良好的休息睡眠不等于睡懶覺。睡懶覺不能增加大腦的血液供應,反而會越睡越困。

好心情

中醫養生學認為,對人生充滿樂觀情緒的人,機體就會陰陽平和,氣血通暢,五臟六腑協調。《黃帝內經》中早就提出“喜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的觀點。現代心身醫學理論認為,人是大腦皮層統率的完善生物體。因此,心理因素對人的健康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醫學研究證實,良好的心理狀態能使體內分泌出一些有益的激素、酶類和乙酰膽堿等,這些物質能把血液的流量及神經細胞的興奮調節到最佳狀態。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心情快樂,性子平和的人患結核病,流感、肺炎、糖尿病、腦血管病等常見病和多發病的死亡率也越低。面對春困,大家不妨走出戶外,多找些賞心悅目的景色,多找些樂子,以樂觀的心態面世,則身心皆健康!

 

相關關鍵詞: 良方


相關文章

用戶登錄

注冊會員享受:超低價格發稿       忘記密碼



Copyright © 2013-2019  財通社軟文推廣平臺       
             
   關于我們 商務合作 版權申明     聯系我們:
562 6623@qq.com

客服QQ:562 6623 

  聯系郵箱:29 59 11 57 8 @qq.com 豫ICP備20005723號-1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