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30日從上海鐵路局了解到,除了現有的上海火車站、上海虹橋火車站和上海南站之外,上海另一個火車新站——上海東站選址已確定。(人民網5月2日)
從新聞上看到,2016年經由上海、上海虹橋、上海南三大火車站到達旅客近1億人次,相當于2011年到達量的2倍,其中超過6000萬名旅客乘高鐵進入上海,這一數字是上海市常住人口的兩倍之多。三站的解編能力已經達到設計量的飽和水平。同時,鑒于上海核心經濟區的浦東,鐵路建設一直是個短板。隨著京滬高鐵、滬寧城際、滬杭客專、寧杭客專等建成通車,重點推進的滬寧合、滬杭、合杭甬、寧杭、合安、寧蕪安等主要骨干城際通道建設,如何與浦東融合,與浦東機場對接,形成一個立體式的交通樞紐,建設上海東站不僅僅是方便出行的單一選擇,更是發展經濟順勢而為的大手筆。
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高鐵領跑全國已經是個不爭的事實。新建的上海東站與上海站、上海南站、上海虹橋站四驅并駕,從功能定位上,將助推上海經濟發展再添新力。一是無縫對接浦東、虹橋兩大機場。目前,上海虹橋樞紐已經出現類似法國戴高樂機場“高鐵為樞紐機場集聚客源,高速公路為高鐵疏散客流”的現象,新上海東站從根本上解決了這一難題。二是提升服務上海國際自貿區、浦東航空城等的輻射能級,由此吸引集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對于拉動浦東自貿區的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三是有利于上海疏解全球城市非核心功能。按照打造世界級城市群核心城市要求,上海加快提升核心競爭力和綜合服務功能,依托長三角高鐵網絡和高鐵經濟帶建設,來推動上海全球城市非核心功能疏解,新建上海東站,對于推進與蘇州、無錫、南通、寧波、嘉興、舟山等周邊城市協同發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戰略意義。
每建一個新車站,內因中蘊藏著這座城市的經濟文化背景。建成后的車站,直觀上看是一座城市的窗口名片,更深遠意義的是這座城市區域經濟發展的“助推器”,面對中國式的出行難,新建車站又是改革發展中帶給百姓實實在在的旅行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