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5晚15800元,10天9晚19800元,16天15晚39800元……這些是南京一些公考培訓機構面試培訓班的價格。節后的第一個雙休日,江蘇省公務員錄用面試將舉行。甚至出現了一種“一對一”的小時培訓班,1小時最高收費達2580塊。(《現代快報》)
“有需求就有市場”“存在即合理”是市場經濟下的供需準則,“天價培訓”也是在“需求”的存在下“應運而生”。這“需求”或許一開始只是考生想了解面試流程、題目類型等單一需求,只是后來被培訓公司人員擴大、包裝成了“逢考必過”需求,而被包裝后的需求恰好中了“考生下懷”,考生的“必過”情緒被點燃,一發不可收拾,致使“天價培訓”不僅居高不下,還“節節高升”。
選擇公考,向往體制內的生活是考生的價值追求,人各有志、各有所愛無可厚非,選擇“考試培訓”提高應試能力也是正常的業務需求,同樣無可非議。真正的爭議是在一些培訓機構利用考生“必過心切”的渴望心理,害怕輸在“起跑線”的從眾心理漫天要價,導致一些考生“被迫”報名“天價培訓”,或許僅僅是因為同類考生報名了。
市場經濟雖然是市場說了算,“天價培訓”雖然“價高”但是卻“有市”,消費者也不存在“被欺騙”,明碼標價下都是自愿掏腰包。但是,培訓公司是在利用公考背景與公考考生賺錢,原本公開公平公正的考務員考試,卻在“利益驅使”下成了穩賺不賠的牟利生意,難道不是在污染公考環境,給公考添加“霧霾”嗎?簡政放權不是“一放了之”而是“放”“管”結合,對破壞社會風氣的“天價培訓”適當管理并不為過。
監管就應該發揮整治和引導作用。一方面是對這種漫天要價的“天價培訓”有效介入,對其“天價”構成精準審計,用監管服務“不打折”讓“天價培訓費”大打折。另一方面對考生理性引導,讓其正確認識公考性質、內容,幫住紓解備考情緒,樹立正確的考試觀。惟整治與引導雙管齊下,“堵”與“疏”相結合,即是破解“天價培訓”的良策。
相關關鍵詞: 天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