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開的懷寧縣委常委擴大會議上,4家不作為慢作為單位被頒發(fā)了“不作為慢作為牌”,8家單項工作末位席單位被通報。與此同時,會議上還為7位獲得效能之星的單位和個人頒獎。(5月2日中國新聞網(wǎng))
《論語》有云:“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少數(shù)單位不作為、慢作為人皆“厭”之,“掛牌”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為了督促其“改”之,最終讓人皆“愛”之。
4家不作為慢作為單位“被掛牌”,8家單項工作末位席單位“被通報”,7位效能之星“被表揚”,是對懶政“動真碰硬”,也是對勤政“積極鼓勵”。“不作為、慢作為”作風積弊不除,“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何以解憂?杭州市長“四次陪跑”難破“最多跑一次”,除去程序“壁壘”之外,難保沒有“不作為、慢作為”悄然作祟。不作為慢作為反映的不止是辦事效率問題,也是干部作風問題,甚至會影響到政治生態(tài)環(huán)境。
“被掛牌”“被通報”的單位是“失面子”,“被表揚”的效能之星是“掙面子”,但是批評與表揚的目的不是為了“面里面外”,而是讓“落后者”知恥后勇,讓“先進者”持續(xù)發(fā)揚,不是“紅紅臉、出出汗”就完事,而是要落實行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用好“每季一評”,嚴格落實審批速度、容錯保護、能上能下、問責問效四項機制,尤需干部拾起擔當,扛起責任大旗。要有迎難而上的勇氣、披荊斬棘的毅力、久久為功的韌勁,厘清責任清單逐一對照檢查,對辦事程序能精簡的就精簡,能合并的就合并,以履職盡責為基本準則,兼顧高效便捷。
唯有就事論事,認清拖沓、認清懶散、認清推諉,才能找準不作為、慢作為的癥結(jié)所在,才能“對癥下藥”,確保“藥到病除”。“不作為慢作為牌”不是污點,而是警示,是對干部作風的警示也是對科學辦事的警示,以事實為依據(jù),可能是對事不對人,就應該思考更為科學的辦事流程;可能是對人不對事,就應該思考黨性修養(yǎng)與為人民服務意識;也可能是二者皆有之,就當雙管齊下。如是,“急務作為之計,早兌摘牌之日”。
相關(guān)關(guān)鍵詞: 不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