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在歷史巨輪的碾壓下,全球經濟日新月異。中國的崛起,讓世界嘆為觀止,美國也感到不安。進入新紀元之后,我國的經濟如雨后春筍,急速上漲,這也為趕超美國經濟埋下伏筆。
眾所周知,美國的經濟主要依賴其軍事和貨幣,不過這套組合拳現在似乎也失去了威力。美國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一舉奠定了其世界霸主的地位,美元也隨之成為世界貨幣體系中絕對的“王者”,對許多國家而言,流通美元維持其主導地位就像買保險一樣,這樣才能更好地去對沖地緣政治、經濟和外交的風險。這也是美元在其中東地區流通廣泛的原因,而作為美元的發行者,美聯儲的一舉一動可謂讓這些使用國牽腸掛肚。
隨著中國的崛起,人民幣也成功的納入了SDR,在人民幣加入SDR籃子貨幣的進程中,那也是一波三折,最主要的阻力當然來自美國,因為美國對于人民幣是否成為SDR籃子貨幣,不但擁有IMF組織的16.5%的控股權,更擁有一票否決權,可以說人民幣要想成為SDR籃子貨幣,美國具有至關重要的核心權力。美國此舉目的當然明顯,那就是作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美國,現在的國際地位日益衰微,美元正在走下坡路,人民幣的加入有可能讓美元的地位一落千丈,甚至有可能被人民幣替代,這樣,美國國際霸主地位將會旁落,中國趕超指日可待。
要對歷史引以為鑒!!從當初的情形來看,日本和歐盟都是被認為要趕超美國的,但最后的結果是什么?都沒趕超成功。問題還是在于,日本和歐盟的人口太少,這導致它們的國內消費能力太小。當這些國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國內的市場迅速飽和,就急需要依賴國外的市場,選擇出口導向。而對于中國這樣的大國來說,情況完全不一樣了。中國的13億人口成為中國經濟最大的籌碼,無需像日本和德國一樣,必須在發展到一定程度后選擇出口導向,因為中國的內需消費潛力巨大。中國必須跳出日本、歐盟當年追趕美國時的怪圈,在這樣的三岔路上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超越美國之路!
中國是個特殊的例子,中國的發展受益于多種因素,如人口龐大,全球化。美國的歷史上有過許多的衰退、危機和風險,但美國的制度有很大的靈活性,總是能夠擺脫危機,保持增長。拋開意識形態的偏見,美式資本主義的核心在于資本的自由和自由的資本,正是建立在自由流動的基礎上,美元霸權成為美國政府刻意維護的核心國家利益,不管是強勢美元還是弱勢美元均服務于全球的擴張性和覆蓋性,從而完成對其他貨幣的支配地位。
相信,我國國際化步伐的加快,經濟的迅速發展,在國際的舞臺鶴立雞群。點燃國人的希望,放飛中國夢,在日子的隧道中穿梭。今天,又一個起點,不要徘徊,放飛夢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