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河南省許昌市委辦公室獲悉,由于扶貧攻堅不力等原因,襄城縣縣委書記何天立、縣長李成被免職。目前,新任縣委書記寧伯偉已到任,縣長空缺。(5月24日,中國新聞網)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號召全黨上下合力攻堅。為實現這個目標,各級黨政及其領導干部紛紛簽下“軍令狀”,承諾“不摘窮帽”就“摘官帽”。在實際工作中,大多數干部是這樣承諾的,也是這樣做的。然而,總有那么一些領導干部在扶貧工作中只會走過場,只說不干當甩手掌柜,只擼袖子不使力。比如,在近日進行的脫貧工作國家省際交叉考核中,襄城縣卻出現了為應付檢查違規作假,欺上瞞下,最終縣委書記、縣長雙雙被免職。筆者不禁感嘆,群眾不摘“窮帽”,領導就摘“官帽”。
眾所周知,脫貧攻堅是當前各級黨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脫貧攻堅千頭萬緒、任務繁重,各項脫貧政策、脫貧資金、脫貧任務都需要干部去落實、去推動,而脫貧攻堅一線的干部就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中堅力量、決定因素。按理說,肩負扶貧使命的各級干部應以“繡花”的功夫,擼起袖子加油干。然而,襄城縣發生的扶貧案例,就是典型的不講政治規矩,沒有向中央看齊,企圖“欺上瞞下”“蒙混過關”。筆者不禁感嘆,在扶貧攻堅的關鍵時刻,正是考驗扶貧干部能力的時刻,也是發揮扶貧干部作用的時刻,此刻豈能作假“無為”?如此之官,實難向組織交代,難以安撫民心。
縣委書記、縣長因扶貧不力雙雙被免,令人既感到可惜,更發人深省。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筆者認為,既然走上了扶貧崗位,就要無愧于心,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干出一番事業來,才能對得起黨和人民的重托,對得起自己頭頂上的“官帽”。因此,對于扶貧攻堅不力的不僅不能聽之任之,還要拿出“零容忍”的態度,讓扶貧“無為”者“無位”,對于造成了極大極壞的影響,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這樣的領導干部就該免職。唯有此,才能給那些心存僥幸的官員敲響警鐘,起到震懾作用。
俗話說,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筆者認為,襄城縣黨政正職脫貧攻堅不力被免職,一點都不冤,扶貧攻堅不力被免職就應成常態。一方面,應該建章立制,完善問責機制,讓在扶貧攻堅中不作為、慢作為、不擔當的領導干部,該下則下,該免就免。另一方面,堅持把扶貧工作的考察結果與干部選拔使用結合起來,讓脫貧攻堅有作為、有實績的干部有奔頭、有位子,以正確的用人導向引領干部積極投身到脫貧攻堅一線。筆者希望,各級干部應引以為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真正圍繞“精準”下功夫、做文章,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宏偉目標,以實績實效向黨中央向人民群眾交出滿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