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曉敏
核心提示丨昨天,在鄭大一附院,拿著復查的檢查單子,32歲的劉軍(化名)心情十分激動,“媽媽給了我兩次生命,而且第二次還冒著這么大的風險。”
1個多月前,血型為A型的母親捐出一個腎臟,給了O型血的尿毒癥患者劉軍。而這也成為我省第一例跨血型腎移植手術。
惡心嘔吐,一查竟是尿毒癥
劉軍來自豫南一個小城。昨天,一提起自己最初生病的情形,所有的細節他都記得很清楚。
“2014年4月7日,我去東北一個城市出差,結果到地方后惡心、嘔吐。”劉軍說,最初出現這種癥狀時,他以為是胃病,于是吃了一點治療胃病的藥,但誰知一周后,癥狀不僅沒減輕,反而急劇惡化,到后來直接呼吸開始困難。
2014年5月1日,他去了一家大醫院診治,結果一查:尿毒癥。
拿到這個結果后,全家人一下子都蒙了。
劉軍說,醫生告訴他,治療這種病最好的辦法就是換腎。這時,劉軍的父母第一時間為兒子進行配型,但是,均未成功。
于是之后的日子里,他一邊透析,一邊等待合適的腎源。
這一等就是近兩年。
去年8月份,劉軍的身體日益惡化,于是,劉軍的母親趕到了鄭大一附院腎移植科,找到了該院腎移植科副主任醫師李金鋒,表達自己想捐腎給兒子的強烈要求。
李金鋒說,ABO血型不合腎移植屬于相對禁忌證,在國外和國內少數幾家移植中心已經開展,但還沒有形成較為成熟的處理方案。
經過反復多次的醫患溝通,李金鋒最終被患者母親的愛心打動,決定擬行河南省首例ABO血型不相容親屬活體腎移植手術,并積極進行術前相關準備。
得知母親的決定后,劉軍曾經拒絕。
“河南還沒有這樣跨血型的捐獻,萬一不成功,母親也白受罪了。”劉軍說。
不過,隨后母親的一番話讓劉軍接受了母親的這個決定,“只要你能活著,我現在就是去死都無所謂。”母親對兒子劉軍說。
填補河南跨血型捐獻腎移植的空白
為了做好這臺手術,該院腎移植科主任豐貴文帶領著腎移植團隊,查閱了國內外大量文獻,并與已開展ABO血型不相容腎移植手術的移植中心專家深入探討術前、術中、術后預處理方案,同時將患者及供者基本病情及預實施手術情況提交人體器官移植臨床應用與倫理委員會進行討論,全體專家經過認真審核,一致同意實施河南省首例ABO血型不相容腎移植手術。
5月17日,劉軍和母親同時被推進了手術室。
跨血型腎移植手術本身并不難,3個小時,手術即完成,術后3天,劉軍的腎功能恢復至正常水平,并順利度過了排斥及感染等危險期,2周后順利出院。
“跨血型的最大難點在于術前和術后如何控制排異的問題。”豐貴文說,6月27日,劉軍復查結果顯示,正在順利康復,而這不僅填補了河南省跨血型腎移植手術的空白,同時也給更多患者帶來了希望。
李金鋒說,器官短缺一直是全世界面臨的嚴峻和突出問題,而在我國供需矛盾更為突出。在我國,目前“家庭內互助自救”模式的活體親屬腎移植仍是部分終末期腎病患者的首選方式。隨著該項新技術的完善和推廣,可增加約1/3的腎臟供體,進一步完善我省腎移植供體來源途徑,從而使更多尿毒癥患者得到腎移植治療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