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被執行人潘某在上班時被執行法官采取拘傳措施。被執行人潘某被判決歸還欠款和利息,但潘某多次躲避執行。執行法官幾經查找,發現潘某下落及工作地點。新華社記者 殷剛 攝
新華社濟南6月28日電(記者白陽、滕軍偉)28日中午,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姚家莊村民涂大姐在執行法官和網絡媒體的見證下,從“老賴”手中接過了拖欠8年的賠款,激動地大哭起來。
2009年,涂大姐的丈夫因為一起交通肇事案件癱瘓在床,家庭陷入困頓。根據法院判決,肇事者之一的姜某某須支付原告6萬余元賠款,然而姜某某以種種理由拒不履行判決。經原告申請,執行法官來到姜某某住所,對其采取強制執行措施。聽法官說不履行義務將面臨拘留處罰后,姜某某當場還清了欠款。
“就該讓欠錢不還的人不再囂張!”“攻堅克難,法治清明!”廣大網友紛紛通過直播頁面發送“彈幕”,為案子的圓滿解決點贊。
28日,最高人民法院、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在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共同發起全媒體直播行動,對18起涉民生、金融典型案件的集中強制執行進行網絡直播。此次行動涉及標的金額490萬余元,共拘傳、拘留“老賴”12人。
據悉,本次行動有近30家媒體參與直播,超過1000萬網友在線觀看,2名被執行人懾于強大輿論壓力當場履行了法律義務。“法院直播執行活動,通過各方力量的執行聯動和信息化手段的綜合應用,有效加大了執行力度,保障了群眾的合法權益,這種形式令人印象深刻。”全程現場監督執行活動的全國人大代表張淑琴說。
不僅是網絡直播,近年來,最高法借助“互聯網+”的“東風”,積極創新工作方法、綜合施策破解“執行難”問題,取得良好效果。
6月28日,執行任務的干警和法官準備出發。新華社記者 殷剛 攝
“過去執行人員要到各個部門‘登門臨柜’實地查控財產,效率非常低;現在我們著手建立了覆蓋全國及主要財產形式的網絡化查控系統,執行人員足不出戶就能對多種財產形式‘一網打盡’。”最高法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法院的網絡查控系統已與3700多家銀行以及公安部、交通運輸部、證監會等部委聯網,可查詢被執行人全國范圍內的存款、車輛、證券等14類18項信息。系統上線兩年多以來,共查詢案件1025萬余件、凍結867億元,查詢到車輛1987萬輛、證券208億股、漁船和船舶21.23萬艘、互聯網銀行存款2.75億元。
部分“老賴”喜歡故意隱匿行跡“玩失蹤”,對此,一些地方法院與公安機關合作探索建立聯合網絡協控被執行人系統,針對嚴重失信被執行人決定采取拘留措施但被執行人又下落不明的,通過網絡推送給公安機關,由公安機關在網上予以追逃,加大對嚴重失信行為的聯合打擊力度。
2016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通過了加快推進失信被執行人信用監督、警示和懲戒機制建設的意見,規定了11類100多項懲戒措施,涉及社會生活、經營生產的方方面面。截至今年6月,累計已有749萬人次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全國法院共限制728萬人次購買機票,274萬人次購買動車、高鐵票。
最高法有關負責人表示,最高法今年還將繼續推進聯合懲戒機制建設,推動有關部門加快自身辦公平臺建設,將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嵌入本部門的管理、審批、工作系統,實現對相關信息的自動比對、自動攔截、自動監督、自動懲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