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鬧的健康路夜市上,每個攤位背后都有著不同尋常的故事
河南商報記者 唐韜/攝
努力打拼的他們撐起了夜市的紅火 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夜市也出現了不少新風向
健康路夜市興起的“攤二代”
將怎樣續寫“下一個20年”
河南商報記者 楊益瑩 李笑凡
實習生 李青彥
“和我在健康路的街頭走一走,哦哦哦,直到所有的燈都熄滅了,也不想走。”哼著改編版的《成都》,健康路夜市攤主小張又開始了一天的生意。
在不到1000米長的健康路夜市上,有幾百個和小張一樣的攤主,每天晚上7點左右出攤,11點多收攤。他們中既有40后、50后大叔、大媽,也有像小張一樣的90后“攤二代”。
有人在健康路擺攤十幾年,在鄭州買了四五套房;有人在攤位上認識了自己的另一半……健康路上,到處有他們的身影和故事。健康路夜市有著怎樣的傳奇故事?如今又有哪些變化?河南商報記者帶你一起揭開健康路的面紗。
另外鄭州還有哪些商業街讓你印象深刻?歡迎致電18703979193、 13523068297告訴我們。
【故事1】
從經營一個攤位到十幾個攤位
她賺到了幾套房
何阿姨是健康路夜市的老攤主了,市場建立初期她就在這里。談起當年來到健康路夜市的原因,何阿姨記憶猶新,“我最初是在火車站附近擺地攤,生意淡不賺錢。2000年前后,趕上健康路招商,抱著試試的心態來了。一開始,我心里也沒譜,不敢進太多貨。后來政府大力扶持市場,我的生意也越做越好。”
如今,何阿姨在健康路上有十幾個攤位,家里的三個子女也都在健康路擺攤,每個孩子都有房有車,提起這些,何阿姨滿是自豪。
“我賣女式睡衣,俺兒子也在賣睡衣,倆閨女在賣女裝。俺大女兒以前是公司的會計,后來辭職來健康路擺攤。一來,沒有那么大的工作壓力;二來,白天時間自由,可以照顧孩子。”何阿姨對河南商報記者說。
【故事2】
從小跟著爹媽擺攤的娃
考上了名牌大學
老劉夫婦是健康路上的“夫妻檔”,2000年兩口子從瓷廠下崗,為了養家糊口開始在鄭州大大小小的街道上擺攤,時不時和城管打游擊戰,擔驚受怕,自有了健康路夜市后就在這里擺攤,一干就是17年。
“我們倆也沒有什么技術,還是下崗職工,有了夜市攤賣賣小東西,不僅養活了俺們一家三口,還在健康路附近買了房子。”談起健康路夜市帶領一家人邁入小康生活的經歷,老兩口很是興奮。
不過,最讓老劉夫婦驕傲的要數他的兒子了,“俺孩兒從小跟著俺們在夜市攤長大,小時候就趴在攤上寫作業,現在在四川一個大學讀書。但學費可不低,大學生正是花錢的時候。”說起兒子來,老劉夫婦的臉上滿是笑容。
老劉夫婦晚上11點半收攤,到家收拾好休息時已是凌晨一兩點了,第二天白天進貨。這樣的生活對于50多歲的老兩口來說,可能會有點累,但是有了兒子做支撐,老兩口的內心是幸福滿足的。
【管理】
統一服裝、貨架等
周邊省市都來“取經”
在走訪了健康路好幾個攤主之后,他們不約而同地提到了一個人—— 鄭州市金水區健康路商貿不夜區管理委員會的吳主任。何阿姨說,“吳主任可不錯,健康路的治安巡邏都是他管著,有啥事都解決得妥妥當當的。”
河南商報記者在管理方辦公樓見到了吳主任,他說,“健康路市場是在2002年招商的,起初很困難,我們都是拿著宣傳資料跑到人家店里招商,后來多虧政府支持,市場慢慢地發展起來。現在這個市場已經成熟運作十幾年了。”
吳主任說,“健康路夜市之前是政府成立的管委會管理,后來逐漸改成了物業公司管理,2010年開始企業化內部管理。健康路夜市總長700多米,一個攤位約兩米,有幾百家攤位,都是一證一戶,我們給每個攤位配備了統一服裝、統一貨架,還有滅火器、垃圾桶等裝備。”
吳主任介紹說,每個商戶都配備的有垃圾桶,每晚夜市結束之后,所有商戶要自己清場,之后,再由保潔人員統一打掃。“要保證街道的清潔、衛生,同時,我們也要求商戶不能沿街叫賣,不打擾沿街居民的正常生活。”吳主任稱。
“健康路主要分為鞋帽、服裝、百貨三大塊,前幾年周邊省市的人都會來我們這里考察、取經。”吳主任說。
【新面孔】
“攤二代”的興起
為健康路夜市注入新鮮血液
前幾年,健康路的攤主以40后、50后為主,如今放眼望去,大部分都是年輕人。新潮的打扮,滿身的活力,稀奇古怪的產品,這些年輕人為健康路夜市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獨立設計的Polo衫,潮流的發型,小張可是個名副其實的“攤二代”。父輩在健康路擺攤,如今小張子承父業,開啟了自己的時代,以賣一些潮流個性男裝為主。
“來鄭州,沒去過健康路,就不算來鄭州,可以不去二七路,但是不能不來健康路。”從14歲就跟著爸爸在健康路長大的小張,對這條路有很深的感情。
“別人剛上學,我就跟著我爸在健康路夜市摸爬滾打;別人還在上學時,我已經開始賺錢了。我雖然沒有太高的學歷,但是跟同齡人相比,我比他們多了很多的社會經驗。”小張摸著后腦勺,笑著說。
【新風向】
網店+地攤 銷售模式隨意切換
河南商報記者在健康路上發現,很多年輕攤主在攤位上掛著網店和微店的網址,線上和線下同時銷售。
賣服裝的小趙說,“我平時在朋友圈和微店里會發一些新品的圖片,有的顧客晚上下班以后,直接過來試試相中的衣服,然后就買走了。也有些人看中了直接下單,我給他們寄過去。多了一種銷售渠道,更加方便了。”
不過小張卻有不一樣的想法,“我的生意以夜市銷售為主,網店為輔。網上看不見摸不著而且價錢太低,很多顧客不敢下單。但在夜市上,很多人閑逛買一件或者老顧客過來挑走幾件,價格雖低,薄利多銷慢慢就賺錢了。”
而在支付方式上,健康路攤主就更加地緊跟潮流,家家都用支付寶、微信二維碼收款。老劉夫婦說,“俺倆開始不知道二維碼咋弄,孩子去年暑假回來幫忙弄的?,F在每家都是二維碼付款,方便得很。”
十幾年來,健康路夜市的經營風格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愛逛街的張女士說,“10年前我逛健康路夜市的時候,賣的東西沒那么齊全?,F在不一樣了,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在這里買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