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房企的共識是,2016年作為分水嶺,包括2016年以及之前是開發時代,2017年起則進入后開發時代。”近日,在2017第三屆中國房地產眾籌創智峰會上,中國房地產眾籌聯盟主席、萬通集團創始人馮侖表示,在開發時代,房企以單一產品和快銷形成競爭力,賺到了過去20年經濟增長帶來的紅利,但是后開發時代,競爭重點發生了轉移,不再比拼規模、成本、速度。
馮侖說,2017年年初,曾有超過60家房企負責人聚在一起討論,大家得到的共識是,2016年是房地產行業的分水嶺,因為房企依賴拿地、規模、銷售速度和價格的競爭方式將發生改變。其中重要的一點是,在開發時代,80%以上的房企都是圍繞住宅這個單一產品發力,而如今這種情況將得到很大的改變。
馮侖表示,開發了房子就賣,成為過去房企競爭的主要方式。比如競爭誰的規模大,那就是誰更能拿地,另外,不管是工業化生產、裝配式住宅,還是住宅產業化,房企都是為了擴大規模。接下來就是快銷,資金周轉要快,所以都會想盡辦法加快建設壓縮前期的工期,盡快銷售,圍繞速度,不少房企有很多創新。
也正因為此,各個房企賺得缽盆滿溢。馮侖稱,在開發時代,城鎮化進程和人口集聚的剛性需求,造成了過去20年房價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階段輪番上漲,讓房企賺到了20年經濟增長帶來的紅利。
但需注意的是,馮侖表示,進入后開發時代,房地產行業的產品將越來越復雜,產品線不再僅僅只是住宅,而是將集中在寫字樓、購物中心、物流倉儲、健康養老、公共設施等產品上面。比如萬達已經轉型為將地產和文化、娛樂、旅游結合,文化、旅游跟房地產相關的實際上是酒店等大型公共的綜合設施。另外,房企的競爭點不再是規模、成本、速度,而是轉至競爭營運能力、財務能力以及策劃和講故事的能力。
“財務的能力變成了競爭力。”馮侖說,未來的房地產行業中,財務成本更低、能夠適應更多的不同的產品形態,將成為競爭的重點。例如,18%甚至更高的利息沒有辦法支撐酒店的長期經營。因此,在后開發時代,競爭力的重點是財務安排能力要有長期、低成本的資金支持。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會長劉志峰表示,對于房企融資,新形勢下眾籌與現代金融也是渠道,但目前也存在問題,需要健康規范發展。
劉志峰認為,在眾籌方面,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房地產精準供給提供服務。根據市場和消費者需求提供產品和服務,避免盲目開發造成的土地、材料和人工的浪費。同時要通過精準供給讓消費者針對不同區域、地塊、價格提出定制需求,讓房地產企業按需開發,滿足消費者多層次、個性化、差異化需求,為消費者營造一個高品質居住空間,特別是要讓眾籌資金進入閉環管理,做到專項專用,防止被停轉或者挪作他用。
此外,劉志峰說,眾籌要為“三去一降一補”(即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服務。“當今房地產庫存問題仍沒有解決,土地成本、建造成本不斷增加。因此,眾籌除了要滿足消費者需求以外,還要降低消費者購房成本,幫助開發企業回籠資金,減少中間環節,通過以銷定產、精準供給、降低開發營銷成本,讓消費者得到實惠,讓無效供應特別是部分三四線城市的庫存不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