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4P的核心是圍繞顧客需求,而滿足需求就得提供價值。提供價值的是產品,進行價值交換的是價格,傳遞價值的是渠道,而表達價值、說服購買這一動作則是推廣。
(資料圖片參考)
推廣從品牌的維度是建立品牌資產,驅動客戶購買。品牌資產主要包含三個維度:知名度、美譽度、忠誠度。
忠誠在字典里的定義是對xx盡心盡力,蘊含著一種很深厚的情感,非常厚重,比如對祖國忠誠,對愛人忠誠等等。而品牌忠誠度,僅僅只是一種偏好,或者說對于絕大多數人是的,是在眾多品牌選擇之中的一種傾向性選擇。當我們清晰邊界的時候,才可能突破我們的邊界。
品牌資產是途徑,資金資產(及等價物)才是歸途。所以,當我們說品牌資產的時候,其實還需回答一個問題:在整個企業經營活動中扮演的角色到底是什么,以及與其他環節是怎樣配合的。
推廣或者說營銷傳播的最終目的是說服消費者購買,不論是現在抑或未來。推廣如同一場比賽,首先要確定想要抵達的地方,也就是我們想傳遞的核心信息,然后才是選擇奔跑的方式,也就是具體的形式。
所以,當我們把推廣單獨拎出來說的時候,其實需要包含兩個點,一個是品牌內容體系,一個是品牌傳播方式。前者是戰略方向,后者是戰術落地。
品牌內容體系有六個核心要點:
1. 你要解決什么問題?
2. 你是如何解決的?
3. 你堅持的品牌理念是什么?
4.?你用什么樣的品牌口號跟消費者溝通?
5. 你的品牌調性是什么樣的?
6. 你如何讓更多的人相信?
這也是我們在給企業做戰略咨詢的時候,在品牌層面需要理清的主要問題。這里主要講的是信息傳達層面的內容,企業經營部分之后會以其他文章來講述。
01 你要解決什么問題?
也就是你存在于市場的合理性是什么?市場的本質是交換,是價值與價格之間的相互流通,甚至是此起彼伏的相互博弈。?
每一個品牌都應至少解決一個消費者問題,有的行業甚至解決的是一個社會問題。只有說清楚能解決的問題,才有可能讓“遇到問題”的消費者想到你。比如薇諾娜解決的是敏感肌問題。
02 你是如何解決的?
這在于如何讓人相信你能解決,你背后的支撐點是什么。如果說你能解決什么問題是what,那么你是如何解決的便是how和why。比如三頓半是通過凍干技術,在便捷的基礎上做到更進一步還原咖啡風味。
這里還會涉及到一個點,就是價格,所以我們經常說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這里分為兩個邏輯,都是在解決問題的基礎上,一個更便宜,一個更貴,也就是成本領先(當然也有不少企業采取“戰略性虧損”)和品牌差異化溢價的邏輯。
03 你堅持什么樣的品牌理念?
品牌理念就是指引品牌發展的一種信念,可以是產品層面(產品邏輯),也可以是品牌層面(品牌精神),抑或二者的結合。
它就像人堅持的原則一樣,有人堅持誠信,有人堅持正義等等。比如農夫山泉的品牌理念是“天然、健康”,因為天然,所以健康。
04 你用什么樣的品牌口號跟消費者溝通?
品牌口號是所有傳播行為定調的東西,如果只能說一句話,你會選擇說什么。?
也可理解是畫龍點睛總結陳詞的邏輯,是信息的凝練,是萃取精華的邏輯。比如飛鶴的品牌口號是“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
05 你的品牌調性是怎樣的?
傳播是信息的傳達,是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可以理解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你保持什么樣的人設或風格,比如是嚴肅/正經、俏皮、睿智、親近等等。?
不同品牌調性的品牌,與消費者溝通的方式及內容也是會千差萬別。比如旺旺就是一種可愛調皮的風格。
06 你如何讓更多的人相信??
當確定好溝通的內容及調性時,就需要通過傳播的方式,讓這些信息抵達消費者腦中。
在內容層面,如士力架餓了就不是自己系列內容,百事春節“把樂帶回家”系列。在媒介層面,如伊利綁定奧運,飛鶴重資源投分眾。
人在光景不好的時候,先練好內功。正如企業還未具備一定的營銷費用時,先梳理好前置內容。
企業的階段不同,需要解決的問題不一。不同的市場行情,企業也會采取差異化的應對措施。在對外營銷活動不多時,企業即時復盤、內部梳理就顯得十分有必要。
以上是品牌內容體系的主要部分,核心在于找到企業提供的價值。推廣的部分則是如何讓價值讓更多的人知道,從短期或長期的維度驅動他們購買。
品牌內容是道,推廣形式是術。有道無求,尚可求也,有術無道,止于術。
從推廣層面,我們主要分為三大類,主要是廣告、公關、ESG(環境、社會、治理治理),它們分別面對的群體為消費者、公眾、政府。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們從以下要點分析:
1.?公關與廣告
2.?效果廣告與品牌廣告
3.?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
4.?自有媒體、付費媒體、贏得媒體
01 公關與廣告
公關是表明立場。
如果我們從定義上看的話就是:以新聞事件為基石,借助媒體的力量,對公眾情緒進行管理。
對事情的態度,說明了你的立場,別人會根據你的立場來判定你是個什么樣的人,品牌也如此。
從公關的角度,對外的觀點便是品牌需要占領的制高點。
廣告是廣而告之。
廣告有三個關鍵詞:注意、誘導、記憶。用“創意”引起消費者注意,用“意義”對消費者進行誘導,用“重復”加深消費者記憶。?
在前幾年風靡的一種廣告手法——廣告公關化。核心目的在于通過產生公眾議題,從而讓廣告效果最大化,以擴散到更多的圈層。做大事件,將廣告內容變成一次新聞事件,以增加信息的爆發力及傳播的廣度。
企業初期可從公關維度立姿態,作為新晉市場玩家帶來的社會價值,以及立企業的人設。
02 效果廣告與品牌廣告?
我們經常說的品效合一,就是效果廣告和品牌廣告。一個for短期,一個for長期。
品效合一不是非此即彼,而是有所側重。品牌不只是單純講故事,也可能達成短期銷售。效果廣告也不只是短期賣貨,也可能達成長期品牌知名度或美譽度,只是產生效果的比例罷了。
效果廣告和品牌廣告是一套組合,分別側重的是銷售成交和品牌偏好。因此,沒有必要將老虎和獅子或陸地霸主和海洋霸主進行同場競技。
品效合一需要從消費者的邏輯才能理清楚,重要的不是按企業邏輯如何區分它們,主要在于消費者如何感知它們。
03 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
ESG就是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
企業不僅要創造股東價值,還要創造社會價值,相當于是企業向整個社會/政府部門上交的一份答卷。
環境板塊就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對于環境污染的最小化。比如我們看到很多新銳品牌在講環保的概念,比如產品包裝物的可回收。社會板塊主要是企業與社會,企業與員工之間的關系。公司治理主要是商業道德、員工關系等方面。很多上市公司都會披露ESG報告。
ESG也是衡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投資指標,也可以理解為是toG的邏輯。
04 自有媒體、付費媒體、贏得媒體
如果從媒體是否付費的角度,我們可分為自有媒體、付費媒體、贏得媒體。
企業初期做的是自有媒體的基礎搭建,比如微信、微博、抖音的官方號可作為對外輸出的陣地。贏得媒體呢則是創造“報道價值”,從而讓其他媒體免費報道。付費媒體這個很容易理解,根據企業的營銷預算,以及需要達成的目標,對各平臺,各內容要點鋪排進行配比。
品牌會成為宗教嗎?
品牌僅僅只會成為自身用戶萬分之一,甚至更少人的宗教。
作為企業我們希望品牌成為客戶的信仰,但同時作為消費者的我們其實很清晰,我們又有多少可稱之為信仰的品牌呢。我們不提倡過于悲觀與樂觀,而是要做到達觀,盡量做到洞若觀火。?
信息化程度越高,品牌成為宗教的可能性就越小。品牌極難成為宗教,因為只有宗教才是真正意義的宗教。在使用比喻修辭的過程中,多少會出現偏頗。
就像我身邊很多人喜歡用蘋果,但更多也只是停留在好用而已。消費者會真正忠誠于品牌嗎?會,但極少,因為絕大多數人忠誠的是自己。消費者有時被品牌輸出的某種情感打動了,而打動他們的是情感,品牌只是作為其中的一個“講述者”而已。
品牌不會成為宗教,但它可能會成為我們的偏好,我們寄托了一些情感在品牌里。在產品相當的情況下,我們會優先選擇,甚至支付更高的價格。這就是品牌資產,正如人的資產一樣,我們會對某些人產生信任,帶有偏愛。
君子論跡不論心,品牌也是。
不要看品牌說了什么,而是要看它做了什么。要看它的產品怎么樣,服務怎么樣,對待事情的態度是怎么樣的。
品牌承諾是否達成,是評判一家企業的“企品”的重要方式之一。
品牌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錦上添花
我一直都認為品牌很重要,企業能否偉大,需要品牌。但品牌從來都是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品牌可以拯救一時,但救不了一世。伴隨著消費習慣/消費文化的改變,如果產品/服務未能跟上用戶需求,曾經如日中天的品牌也會隨之隕落。
之前看過一句話,在企業賽道面臨困境時,擁有品牌的企業會多出一定的時間窗口,給到企業做戰略調整的空檔期。
我們永遠需要品牌。
因為“人之為人”,人會有情感,做品牌就是和消費者建立某種情感聯結。在大多數品類,消費者的決策多多少少都會摻雜一些感性決策。
每個品類做品牌,意義在于影響消費者的感性腦,把能影響的部分影響到。
總結:
作為品牌營銷人,我們相信品牌,但不能太過于相信品牌。過渡崇拜,只會有失公允。
企業需要品牌,但不能只有品牌。
文章來源于網絡,作者:策略人藏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