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2月28日上午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五次會議。(人民網,3月1日)
從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提出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到如今的“做好經濟工作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大任務”,透露出的都是我們黨對經濟工作“大寫的”重視。
此次會議不僅為黨和國家開展經濟工作指明了方向、繪制了藍圖,也體現了我們黨對經濟工作在抓細、抓落實方面的“釘釘子”精神。
近年來,由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在要求,“三降一去一補”成為不少地方調整地區經濟的有力抓手。然而,在貫徹落實結構性改革的過程中卻暴露出了不少的問題,其中尤以如何處置“僵尸企業”這一“牛鼻子”最為頭痛。
一方面,企業作為經濟活動的重要參與者,我們應該支持幫助,但是“僵尸企業”長期消耗資本及勞動力,再加之產能落后以及“要死不活”的狀況和“死皮賴臉”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霸占了市場資源,影響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鏟除這顆“毒瘤”迫在眉睫;另一方面,要清理處置“僵尸企業”又必然會“牽一發而動全身”,由處置所帶來的“后遺癥”也將會在很大程度上給政府管理服務帶來不小的阻礙與挑戰,如若處理不好必然會產生社會矛盾,滋生不穩定因素。
基于此,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有關部門、地方政府、國有企業和金融機構要把思想和認識統一到黨中央要求上來,堅定不移處置‘僵尸企業’。要做好轉崗就業、再就業培訓等各項工作,發揮好社會保障和生活救助的托底作用,確保沒有能力再就業人員基本生活。”既提出了解決之道,明確了對“僵尸企業”的“狠”,又兜底了后顧之憂,保障了人民群眾基本生活的“穩”。
一方面,我們要堅定不移的處置“僵尸企業”,還市場以活力,還經濟以健康可持續;另一方面,必須堅持貫徹“以人為本”的總體要求,在清理處置“僵尸企業”之時必須始終以保障人民群眾基本生活為前提。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總書記的一席話充分表明了中央清理處置“牛鼻子”的決心與信心,各級黨委政府務必堅持弘揚“長征精神”,啃下“僵尸企業”這個硬骨頭,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