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3月5日,是毛澤東同志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54周年紀念日。雷鋒已經離開了我們半個多世紀了,今天的社會環境和雷鋒精神產生的時代已有很大不同,我們應該如何傳承雷鋒精神?(3月5日 人民網)
雷鋒精神,是以雷鋒的名字命名,以雷鋒的精神為基本內涵,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著的革命精神。其實質和核心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了人民的事業無私奉獻。周總理把雷鋒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為“愛憎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階級斗志”。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物質主義、拜金主義叢生。還記得在一個相親節目中一位女士說過“寧愿坐在寶馬車內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車上笑”,還記得新聞報道過多次的碰瓷事件、救人被訛事件,很多網友都在感嘆“我們的社會到底怎么了?”、“我們的雷鋒精神去哪了?”
但是筆者認為這些事件畢竟是少數,我們整個社會的價值觀還是健康的,是積極向上的,我們的雷鋒精神也一直在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以老人跌倒扶不扶這個問題為例,曾經很多網站都做過調查,半數以上的人還是選擇的扶,我們的有些省市甚至出臺條例,規定助人行為免責,誣陷救助人將被懲罰。
“雷鋒精神”是我們民族精神的寫照,是我們中華兒女的精神食糧,我們不會忘記也不敢忘記。義無反顧3次沖入火場救人的忠義英雄王鋒;支教三十六年,絢爛了兩代人童年的江西奉新縣邊遠山村教師支月英;創建國內第一所艾滋病患兒學校,用12年艱辛呵護孩子的臨汾第三人民醫院院長郭小平。這些人都是“雷鋒精神”的踐行者,也必將成為雷鋒精神的傳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