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接地氣”,致富才有底氣

來源: 2017-04-27 10:16:50

 

人們常說,治病要開對“藥方子”,才能除掉“病根子”。習總書記在系列重要講話中多次談論扶貧,反復強調“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通俗地說,精準扶貧就是要因地制宜,就是要“接地氣”。近日,一則來自新華網的消息《車行云桂間,客從高鐵來——云桂高鐵沿線扶貧紀聞》引發廣大網友關注。這則消息以云桂高鐵為切入點,講述了廣西百色市“接地氣”的扶貧故事。

一條路就是一條經濟走廊。被農業部授予“中國芒果之鄉”的革命老區廣西百色市田東縣,跟所有種植業的山區一樣,面臨兩大最主要難題就是運輸和銷路。在云桂高鐵南寧至百色段開通運營后,老南昆線的貨運能力得到了釋放,同時附近的凌云縣建立了高鐵無軌站點,打通了便利出行“最后一公里”。這不僅解決了運輸銷路問題,更吸引了外來游客,帶動了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筆者認為,像這樣“接地氣”的扶貧,還可以再多一些。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雖然,扶貧工作面臨著“一城一池”的復雜現實,但扶貧只有“接地氣”了,脫貧才能走出新天地,百姓致富才有了貨真價實的底氣。溪邳村連家船民林友華從全家擠在一條漁船上到搬上岸住新房,做海產品加工致富,這是一種“接地氣”的扶貧。虎頭村村民主任吳樹燦從靠種田砍柴艱難度日到大搞水蜜桃經濟、發展美麗鄉村游,帶領鄉親脫貧奔小康,這又是另一種“接地氣”的扶貧。

目前,中國現有的貧困人口中,農村貧困人口占多數,其主要分布在對交通閉塞的中西部地區。“路”是我國大部分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短板”。正所謂,道路通則百業通。六盤水山片區內的寧夏、甘肅各貧困縣的脫貧故事就極具代表性。暢通的道路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進駐貧困地區,從而為貧困地區帶來了更多先進的產業、技術和理念。國家“十三五”綱要提到,要繼續推進鐵路的深化改革,進一步將高鐵在全國鋪開外,縮小東西差距,繼續推動全國大通道的打通。從基本的問題入手,道路通了,人心也就通了。這樣的扶貧也就能實現“帶動一片、致富一方”的效用。

扶貧是一個老話題。百姓的致富既不是要政府“劫富濟貧”,也不是要企業“授人以魚”,而是在政府、企業的合力下,能充分發揮當地產業的示范、輻射作用,達到集群共進的局面。關于扶貧,社會還需要更多“接地氣”的共識,才能抓對“路子”,抓出底氣。

 

相關關鍵詞: 底氣


相關文章
  • 打造下一個“今日頭條”? 時刻頭條自媒體底氣何在

    打造下一個“今日頭條”? 時刻頭條自媒體底氣何在

    2017-02-24

  • 從球迷專列看鐵路惠客政策的“底氣”

    從球迷專列看鐵路惠客政策的“底氣”

    2017-04-06

用戶登錄

注冊會員享受:超低價格發稿       忘記密碼



Copyright © 2013-2019  財通社軟文推廣平臺       
             
   關于我們 商務合作 版權申明     聯系我們:
562 6623@qq.com

客服QQ:562 6623 

  聯系郵箱:29 59 11 57 8 @qq.com 豫ICP備20005723號-1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