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圖/鄭萌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王俊偉
7月2日,河南省政協副主席史濟春、鄭州市政協主席王璋,以及來自英國、北京、河南等地的專家,見證了鄭州大都市區研究中心的成立。
圍繞高水平建設鄭州大都市區,與會專家展開了研討。其中有專家建議,未來應當將鄭州分隔建設成為5個500萬人口的城市集合體,每個城市都是一個功能完備的主體,而不是圍繞鄭州建設衛星城市,這幾個分隔的城市之間,要有35公里的隔離地帶,每個城區之間要有3到5公里的森林。
【信心】
建設鄭州大都市區
專家紛紛支招
五年前,鄭州市制訂了一個都市區規劃,規劃面積是700平方公里,截至去年,鄭州市的建成區面積已經超過了700平方公里。去年10月,河南省十次黨代會提出要建設“鄭州大都市區”。而至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批復的《中原城市群規劃》中,又提出要求推動鄭州與開封、許昌、新鄉、焦作五個城市實現融合發展。
7月2日,來自英國樸茨茅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以及河南省各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圍繞如何高水平建設鄭州大都市區、建設組合型大都市區展開研討。
河南城市綠色發展協會會長王廣國發現,與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重慶、武漢、成都、南京、杭州、青島(下稱基礎名單)的對比中,鄭州的GDP總量、財政收入在12城中位居倒數第一;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倒數第二。與近鄰武漢相比,鄭州的GDP約為武漢的2/3,財政收入為武漢的76%,利用外資為武漢的一半,上市公司數量為武漢的1/3,高校數量為武漢的一半。
但優勢方面:多項國家級政策不斷加身;有1.1億人口支撐,在國內諸多1小時經濟圈里,中原城市群里的鄭州是其唯一龍頭;2016年房地產開發投資額的對比中,鄭州在上述基礎名單中去掉青島、加上西安后,12個城市里位居第四位,僅低于北京、重慶和上海;在全國28個重要城市自2008年至2013年小學生人數的增加幅度上,鄭州位列第7位。
他說,小學生人數的變化,反映了各個城市吸引力的變化,能贏得人口增量的城市,商業機會會大大增加。
王廣國認為,按照“單龍頭省會城市人口首位度的國際大數據經驗,保守估計按人口的50%計算,一個3000萬至5000萬人口的大都市圈呼之欲出。”
【建議】
由5個中心城市組成
城區間有3~5公里森林
這場研討會上,九鼎德盛經濟研究院院長張保盈的建議十分新穎。
他認為,城市的每平方公里人口不能超過6000人,最大規模不能超過900平方公里,人口規模應該在500萬人左右,“這是我研究一個城市最佳的空間。”
他介紹,英國曾經有一個規定,一個家庭的房屋建筑面積不能少于60平方米,如果少于60平方米,這個國家的文化和人的修養會出現問題,基于這個原因,跨越一個城市,從一端到另一端的時間不能超過1.5個小時。
他說,一個城市到500萬人口的時候必須要分城,但不是要建衛星城,而是要分隔為另外一個新城區。比如一個2500萬人口的城市,就必須有五個中心城市組成,這五個中心城市不是衛星城,應該是城市極核,這幾個分隔的城市之間,要有35公里的隔離地帶。
“鄭州市發展到現在,接近1000萬人口,中州大道如此狹窄,城市通行速度越來越慢,造成霧霾現象。城市要想通風,理論通風道就是35公里。任何時候,你只要走在黃河橋上,不管城市里邊有沒有風,都可以看到黃河橋有風,因為黃河的南北距離就在35公里。”
他認為鄭州的未來應當依托周邊城市和縣區,建設五個新城區。這五個核心區都要發展不同產業,每個城區之間要有3到5公里的森林,而且要分布合理,里邊要做足球公園、籃球公園,讓城市居民每隔一段距離都有一個真正的生活空間。
【設想】
包含周邊四市大部分轄區
常住人口2900萬
關于建設組合型大都市區,王廣國還認為,應當以鄭州為中心,1小時交通半徑所輻射的區域包含了開封、新鄉、許昌和焦作四市的大部分轄區,區域面積超過31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900多萬,這樣的空間形態在我國中西部地區是絕無僅有的。
“所以,中國(河南)創新發展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喻新安院長提到,我們會成為北方地區僅次于北京的一個城市,是有我們的支撐點和基礎的,地方政府一定要從我們的劣勢當中挖掘出優勢。”
鄭州大學城鄉一體化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合林建議,要加快論證和制定鄭州大都市區建設規劃,規劃先行,要堅持和實施共建、共享、共榮,建立和完善區域內城市建設的協調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