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訊
據大別山晨刊報道, “十三五”時期,房地產業仍然是六安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去年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去庫存促進房地產市場穩定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指出:各市、縣要制定并公布“十三五”住房發展規劃、商業辦公用房發展規劃及年度實施計劃。根據《實施意見》要求,市住建委編制了六安市區“十三五”房地產業發展規劃,旨在加強對六安市區房地產業發展的統籌指導,實現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
此次公布的《六安市“十三五”房地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共分10大部分,包括“十二五”時期發展回顧、形勢分析、需求預測、建設用地等內容,本規劃實施范圍定為六安市區,包括金安區(含集中示范園區)、裕安區和開發區的行政管轄范圍。并且堅持五大發展理念,堅持住房居住屬性,著力推進房地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提升住房品質和居住環境,促進房地產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為建設生態、綠色、人居六安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十三五”規劃
一、需求
“十三五”期間,六安市區城鎮常住人口預計將增加20萬人,新增住房需求約985萬平方米;因重點工程建設征遷、棚戶區改造等產生的住房需求約800萬平方米。“十三五”期間,新增商品住房需求預計約1785萬平方米。根據住宅與非住宅的比例關系,預計“十三五”期間新增商業、辦公等非住宅需求約240萬平方米。
二、目標
“十三五”規劃期內,計劃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930億元,其中住宅開發投資650億元,房地產開發投資年均增長15%。計劃商品房新開工面積2050萬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1860萬平方米。計劃棚戶區改造34656戶和市政公益性征遷180萬平方米。至2020年底,城鎮常住人口住房保障覆蓋面達到23%。至2020年底,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達到37平方米。
至2020年底,城鎮新建建筑按綠色建筑標準設計建造比例達到60%,政府投資新建建筑按綠色建筑標準設計建造比例達到100%;城鎮新建建筑全裝修比例達到30%,政府投資新建建筑全裝修比例達到100%。
至2020年底,新建住宅小區物業管理服務覆蓋率達到100%;無物管老舊住宅小區在完成整治改造后落實物業管理,并加強行業管理,切實提高物業管理服務水平。
三、布局
根據城市規劃和未來發展,主城區著重優化提升,利用成熟的公共配套,主要發展高端住宅、大型購物中心等高端商業地產;東部新城著重產城融合,結合剛性需求,形成一定規模的居住和商業功能區;城南板塊著重完善配套基礎設施,突出綠色優勢,主要發展健康休閑度假地產;淠河以西地區著重保護開發,以居住為主,依托優良的濱水環境,打造生態宜人的城市居住區。
全市房地產發展任務
支持居民合理住房消費。認真落實住房消費政策,鼓勵農民進城購房,支持居民改善性住房需求,利用金融、信貸等手段,保持房地產市場穩定健康發展,滿足日益增長的改善性住房需求,保持住房供求總量和供求結構基本平衡。
發展綠色生態人居住宅。發揮綠色生態資源優勢,適當降低容積率、建筑密度,提高綠地率、車位配比等規劃指標,加強道路、水、電、氣、暖等公用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教育、醫療、公共交通、停車場等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加快“海綿城市”、“智慧社區”建設,打造一批生態、綠色等高端住宅。
繼續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多渠道滿足住房保障對象的住房需求,擴大住房保障覆蓋面,將城鎮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新就業無房職工、在城鎮穩定就業的外來務工人員等納入住房保障范圍。逐步將住房保障方式由實物配租為主轉變為發放住房租賃補貼為主。
調整優化商業地產結構。在規劃和用地審批過程中,嚴格控制商業新增土地供應和規劃指標。鼓勵和引導商業地產開發商通過差異化經營,通過不同的主題功能設計和地域特色服務,為市場提供不同類型的產品,避免出現結構性過剩問題。
引進大品牌推動行業整合。鼓勵本土房地產企業和一線品牌房地產企業開展戰略合作,進一步做大做強。鼓勵房地產企業發展文化旅游、養生養老等新型地產,做到房地產項目與文化旅游養生養老項目相結合,盤活各類資源,積極發展特色地產。
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地產中介機構、物業服務企業等機構,發展成為以住房租賃為主營業務的專業化企業,增加出租房源供給。鼓勵住房租賃消費,合理引導購買能力不強、收入不穩定、工作地點不固定的居民家庭,通過房屋租賃市場解決住房問題。
不斷提升物業服務水平。將物業服務納入現代化服務業發展規劃、社區建設和社區治理體系,建立社區牽頭,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三位一體”工作機制。充分發揮物業專項維修資金在維護小區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中的作用。推進“互聯網+物業管理”模式。
加強房地產市場監管。堅持配套設施與商品房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健全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系統,保障商品房預售資金安全。加大對捂盤惜售、捆綁銷售等違法違規行為打擊力度,建立房地產市場監測平臺,防范房地產市場風險。加強房地產中介市場整治,全面實施存量房網簽和交易結算資金監管,促進存量房市場健康發展。
“十二五”回顧
六安市區房地產開發累計完成投資476.2億元,其中住宅開發投資362.6億元,比“十一五”期間分別增長3.70倍和3.88倍。
六安市區商品房累計新開工面積1383.4萬平方米,其中住宅1130.6萬平方米,比“十一五”期間分別增加2.7倍和3.1倍。
累計商品房銷售面積884.1萬平方米,其中住宅792.7萬平方米,比“十一五”期間分別增加1.35倍和1.43倍。
2015年末,商品房施工面積達到1330.5萬平方米,其中住宅1052.7萬平方米,比2010年末分別增長7.12倍和8.37倍。
啟動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整治工作,城區累計完成59個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改造,改善了3.9萬戶、12萬居民的居住環境。
2015年,六安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達到34.05平方米。
保障性安居工程新開工量累計達到70336套、645.07萬平方米,截至2015年底,保障性安居工程累計竣工41470套、354.73萬平方米,全市50426戶居民的住房困難問題得到解決,城鎮住房保障覆蓋面達到22.5%。
出臺補貼政策,在六安市區購買普通商品住房由契稅受益財政按應納契稅50%的比例給予補貼;在城南、南山新區、三十鋪等區域內購買普通商品住房的,給予200元/平方米的購房補貼。積極推行貨幣化安置,積極引導被征遷居民自主購買普通商品住房。
加大對商品房銷售過程中虛假宣傳、惡意競爭的處罰力度,依法通過警示、約談、暫停網簽、降低資質等級直至注銷資質證書等多種措施,維護房地產市場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