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繼在圍棋人機大戰中,頂級人類選手完敗給人工智能后,人工智能機器人就不斷刷爆人們的眼球。地震中機器人6秒寫新聞稿、醫院里“人工智能”醫生0.05秒診斷一起病例、工程現場機器人給排水管網做“腸鏡”……仿佛一夜之間,機器人已經飛入百姓家了。就在大家紛紛為機器人高效率勞動點贊時,8月19日,人工智能機器人小冰竟然已經開始在媒體上開設專欄了——“小冰的詩”。一時間引發強烈討論,人工智能機器人將要挑戰人類的最后一道防線情感嗎?機器人寫詩、出書、開專欄背后又透露了什么?本網獨家聯系了清華大學博士、微軟亞洲研究院人工智能首席科學家宋睿智及行業專家、學者。共同為你揭開關于機器人的秘密。
《陽光失了玻璃窗》賞析
微軟發布第五代小冰:上線高級感官 全面進軍IoT
昨天下午,微軟在北京舉辦發布會,正式推出第五代小冰,微軟這款主打EQ(情商)的聊天機器人進入完成態。
第五代小冰機器人擴展到了五個國家,繼中國小冰、日本小冰(りんな)、美國小冰(Zo)之后,微軟正式推出印度小冰(Ruuh),以及印度尼西亞小冰(Rinna)。其中,印度小冰首先在Facebook Messenger平臺落地,而印度尼西亞小冰首先在LINE平臺落地。
小冰首席架構師周力稱,印尼版小冰是全球范圍內第一個使用1:1生成模型(Generative Model)的落地版本。通俗的講,就是說小冰可以完全不依賴人類數據,可以自創回應。
據悉,微軟全球小冰產品線的執行策略是,優先選擇人口數量超過1億的國家,在當地建立完全本地化的團隊,初始的訓練數據也完全從當地取得,從而確保小冰根植于該國本土文化。也就是說,雖然印度小冰使用的語言種類與美國小冰一樣均為英語,但印度小冰的性格、語言、文化和知識體系,與美國小冰截然不同。
據介紹,目前小冰與人類單次連接對話紀錄,美國達到了23個小時,而中國的紀錄是29個小時。
學習能力驚人,師承519位大詩人會唱歌、財經評論、寫詩三種創造力
據介紹,3年前微軟研發團隊開始探討“情感計算框架”的可實現性,于是創立了“微軟小冰”,試圖搭建一種以EQ(情商)為基礎的、全新的人工智能體系。小冰先后登陸中國、日本、美國和印度等4個國家,截至今年4月,擁有超過1億用戶,累計對話量超過300億。目前的小冰擁有唱歌、財經評論、寫詩三種創造力。
小冰的現代詩創作能力有多強?據介紹,師承1920年以來的519位中國現代詩人,包括胡適、李金發、林徽因、徐志摩、聞一多、余光中、北島、顧城、舒婷、海子、汪國真等。經過6000分鐘、10000次的迭代學習,目前小冰的詩已經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偏好和行文技巧。”
質疑聲音不斷機器人永遠也寫不好詩,也不可能寫好
詩歌創作被稱為人類想象力的高級表現之一,寫詩被視為人類最后的一個精神文化堡壘。機器人寫詩參與人類感性、情感領域的創造,必然會引起廣泛關注。這其中就有諸多質疑聲音。
詩人沈浩波在微博上直接亮出他的觀點,“機器人永遠也寫不好詩,詩是人的靈魂層面的事,被人類操縱的小機器人們不配寫詩,也不可能寫好。除非機器人推翻人類,變成真正的人。”
在詩人歐陽江河看來,機器人靠強大的內存資料信息,可以寫出很不錯的新鮮的句子組合。“機器人通過對以往數據的強大經驗記憶、整合、篩選和隨機組合,進行詞語的無限組合,是缺乏情感和溫度的。機器人寫的句子再精彩,依然意義非常有限。如果未來哪天機器人可以因為自卑、疼痛或者其他人類的缺陷而主動選擇自殺,那機器人寫詩,會值得真正認真對待。”
贊賞者開放包容機器人不容小覷,它有人類無法企及的運算能...
據悉,8月19日,小冰在華西都市報“寬窄巷”開設專欄“小冰的詩”,獨家發布她的新作《全世界就在那里》時,詩人周瑟瑟認真看小冰的詩集,也讀了這首詩,他認為“以前我感覺她的詩機器味很濃,現在慢慢有人味了。如果說,小冰以前的詩是小學生水平,現在算得上是大一新生的水平。她是不斷往前走的。”
有人認為,機器人寫詩不值一提。因為那是機械的組合。也有人認為機器人不容小覷,它有人類無法企及的運算能力,甚至未來會有創造能力。對此種種,周瑟瑟提供一個更為開闊的思路,“我們還是不要把小冰看成跟人類詩人一樣的詩人來對待。小冰本質上是機器人,怎么能要求她寫出有情感的人寫的好詩?”
周瑟瑟認為,按照目前小冰的寫詩流程,“小冰對詞語與詞語之間的組合創造,發掘語言本身具有的詩意,走的不是表達人類情感的路子。不用糾結小冰寫得一首詩好或者壞,她寫詩本質上是一種當代藝術行為,漢語言文字的觀念藝術。”
專家解疑釋惑機器人加人工智能會統治人類嗎?目前可能性并...
今年3月,著名科學家霍金發出警告100年內人工智能將比人類更聰明,機器人可能統治人類。一直令人對賦予人工智能的機器人堪憂。
談到大家關心的機器人對人類的威脅問題,專家們普遍認為目前可能性并不大。中國科學院常州智能機器人研究所所長、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首批武漢城市合伙人胡建軍認為,目前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的結合還處于十分初級的階段,要讓機器人像人類一樣擁有邏輯思維、復雜情感等能力,還需要很久的時間,在其有生之年估計是看不到的。
其實,人工智能既是解放人類生產力、釋放無限潛能的力量,也潛藏著毀滅世界的能力,關鍵是看如何把握。最需要控制的不是人工智能,而是人類對權力無限追求、對自然無節制索求的欲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