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報道 (編譯:小白)
他們很可愛,但是一旦這些機器人變得有那么一點點過于現實,感覺就不一樣了,可愛成了可怕。現在,Facebook正有意改變這個小缺陷。
Facebook的AI實驗室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表達機器人,是為由人工智能算法控制的動畫。該算法經由數百個Skype視頻對話訓練,從而它可以學習,然后模擬人類是如何轉換他們的表情來回應其他人的。這款表達機器人名叫Ink,在Facebook研究員的努力下,終于有點點人樣了。
為優化器學習過程,該算法將人臉分成68個關鍵點,然后在每個對話中全程跟蹤對話者臉上的這68個關鍵點,最終系統也學會了如何自己做這些表情。接下來,機器人可以在觀看一段有人說話的視頻時,實時選擇最合適的面部表情。打個比方,如果視頻中的人在笑,那么機器人可能也會張開嘴巴笑,或者來個萌萌的歪頭殺。
然后,Facebook的團隊讓裁判小組觀看這些動畫視頻來測試系統,這些動畫視頻包括機器人對人類的面部表情反應,和人類對人類的面部表情反應。志愿裁判給出的結果是,機器人和人類有著近乎一致的自然和現實程度。不過,這些動畫仍屬于十分基礎的范疇,以這種算法驅動的人形機器人到底是否能產生自然的表情反應還是個未知數。
另外,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戈倫·戈登認為,學習面部溝通的基本表情規則可能還不足以創造出真正真實的對話模式。他說:“實際的面部表情乃是基于你當前的想法和感受的。”在這一案例中,這個Facebook開發的系統最終創造了一種“普通人格”,匹茨堡卡內基梅隴大學的Louis-Philippe Morency說。未來,更加復雜的機器人或許可以從各種人格個性中挑選一種或者調整自己的人格來適應正在與他們交談的人類。
戈登說,在掌握人類微妙表情元素方面,機器人不是特別擅長。雖然我們知道,人類更喜歡與能夠模仿人類自身面部表情的機器人交流,不過眼下Facebook正嘗試將機器人對話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總有那么一天,我們會走出這個神秘山谷,面向新的世界。”
據悉,Facebook將在本月末于加拿大溫哥華召開的智能機器人和系統國際會議上展示這項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