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起步時4個認知層面的束縛
1、不要把大腦當硬盤
我的執念:
我總是想把一些東西完全學會了,才覺得自己有資格分享,我覺得我印象筆記中的東西背會了才能寫好文章。
這就陷入了,為了生產知識而生產知識的困局中,就是因為我從心里沒有真正想清楚”分享知識“這事是用來干嘛的。
話說回來,你有沒有想過當你分享知識時,你的目的是什么
——發行信任。
這點非常重要,對于當時的我真的是一根救命稻草,我是在對這點開悟了以后,IP才開始“見錢”的,這也是影響變現最重要的影響因素。
2、聽話照做——基礎沒打好,不要談靈活性
所有的方法和道理,要想深入骨髓,必須去親身實踐。
但人總覺得自己是全能的,總是想自己做點什么,這個時候要聽話、照做、別發揮。
像數學家推理出一個公式很難,但你只需要學會這個公式,帶入關鍵變量,就能快速得出結果,如果你不把公式學會就去自己干,那你可要花費很多時間去學習很多不賺錢的事情。
靈活的前提是,你必須清晰的知道規則是什么,并且可以熟練運用這些這些規則,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能發揮自己的特點,觸類旁通,引入靈活性。
這句話對我來說的另一個價值是,當我要做一件事,這件事需要自己鼓起很大的心勁去發揮的時候,我就會很心累,拖延癥不想去做這件事,但是如果讓我“聽話照做執行別發揮”,我對這件事反感的情緒就沒那么嚴重,不會很心累。
3、突破——路越走越寬的前提,是你自己懂得開門
但凡肉體凡胎,一生有千百種遺憾,諸多種種,大抵都可歸于這六個字:對不起,我害怕。
所以追求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追求所謂的“安全感”,人的天花板是他不敢放棄的東西。
比如一般人面臨挑戰的時候, 只要想到以下任何一點:
我要是這個事沒做成,別人怎么看我?
自己的水平還不夠怎么給別人分享?
用心寫出的內容,沒人看怎么辦?
如果有人看了,吐槽我怎么辦?
這個內容沒有滿足用戶需求,不就白寫了?
收錢了,客戶覺得我的產品不值怎么辦?
然后就over了,就到這了就恐懼了,行動就到此為止了。
做IP的路上要面臨的突破考驗更多,尤其是一個人做的時候,位置越高,秘訣就越簡單,就是需要“突破”。
你可以選擇不嘗試、不突破,不把自己置于可能失敗風險的環境當中,會比較少機會去面臨這個風險,但你永遠也走不上那個成功的閉環。
失敗的經驗才能決定你對物質和商業的理解,對失敗的態度,基本上就決定了你接下來可以走多遠,決定了你有沒有機會發揮你的潛能。
一旦突破以后,回過頭再看,失敗真不算回事,人生本身就是起起伏伏,大方向對就可以。
至于那些虛榮、執念是最靠不住的,只有錢才是永遠的安全感,束縛自己賺錢的所謂的安全感,恰恰是最不安全的。
4、設置門檻
很多IP越做越廉價,就是因為不敢談錢,你應該給自己的時間定價,而不是經常被人“莫名其妙地白白占用時間”。經驗之談,因為我之前就是其中一個。
做個人 IP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各式各樣的應對方法,但唯獨不要讓自己被“賤用”,一定要設置門檻,雖然用“付費”來做門檻很功利,雖然有些人一提到付費就會說你在割他韭菜,但沒有門檻的社交真的很難產生價值。
六、最后
前段時間跟一個粉絲聊天:
這段對話讓我明白了兩個道理,在這里也想給大家分享一下:
1、永遠要想辦法分清事實與看法之間的區別。
一件事情往往沒有你想的那么簡單,只有“實干”并且“賺到錢”,你對一件事情的認知才能越來越接近真實,你做的事情才能越來越容易落地。
為什么很多人想通了很多道理,卻依然沒有賺到錢?每個人做選擇的基礎就是他的價值觀,如果你沒有一個成熟可落地的價值觀,那這個選擇大概率是不靠譜的,
所以沒賺錢的時候,所以別總“腦上談兵”,實踐才是檢驗原理的唯一標準,現在立刻馬上開始賺錢,從第1個10塊錢開始賺,從100塊錢開始賺。
如果我們連100塊都沒賺到,張口閉口看法不斷,跟小孩子流鼻涕吹牛逼沒什么兩樣。
大佬之所以每一步都可以踩準每一個關鍵點,就是因為他的價值觀在成長的過程中已經非常接近真實,所以非常容易落地。
這就是區別。
2、保持空杯心態
知識越貧乏,你相信的東西就越絕對。當你固執己見時,不妨提醒自己,也許你的固執里藏著對某方面低水平的認知。
放下偏見,看不懂的東西先別下結論,去請教、去琢磨,開始鉆研了總是能找到值得操作的東西……偏見會讓你錯過很多機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