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東南沿海高鐵票價上漲的消息橫空出世,猶如一顆重磅炸彈給了眾人沉重一擊,還處在蒙圈中的人們正在了解具體情況的時候,眾多媒體和專業人士紛紛開始刨根問底,翻開舊帳,指責鐵路沿海的這次票價調整問題,對鐵路開始了新一輪評判。一時間,鐵路再一次處在了風口浪尖上,這次的票價調整真的又錯了嗎?事情真的是如此嗎?筆者不以為然。
鐵路每一次的改革推行都會受到眾多的指責,雖然這些人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卻只是站在了當下的角度片面的指出了這些問題,然而這些問題,鐵路部門在推出改革之前,難道不知道嗎?眾所周知,一種方案推出到實施,都是需要經過層層的分析討論,以及專業人士經過各方面對比評判綜合考慮來,再到部分測試實施,再到整體出臺實施,都是經過一套程序的,那么,高鐵票價上漲,也是經過鐵路前后推敲,反復考察后才實施的,這是毋庸置疑的,這是鐵路深思熟慮的結果。并且鐵路部門一直以來為民服務,為老百姓做貢獻謀福利的事近乎人盡皆知,所以作為人民大眾,我們不能聽風就是雨,而是應該以一顆平常心去看待這件事情。
首先,高鐵作為現如今大眾出行的首選,已經得到廣大人民的認可。據統計,2017年年初3天高鐵的運輸達到54.5%,創下歷史新高,高鐵已經成為了人們出行的主力軍,中國鐵路四縱四橫的格局,也注定了未來交通運輸的發展,鐵路是龍頭的局面。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人口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集中和轉移,南方比北方人多,東方比西方人多,這就造成了東部沿海人口密集,交通運輸壓力大,而北方和西方則人員稀少,高鐵常常會有空趟載客的情況,這就是供求關系的直接體現,而高鐵票價也相應的會有供求的調整,這是市場經濟下的產物,符合市場規律化,更符合我國鐵路改革政企分開后的結果。
其次,票價的調整法律已有規定,2015年12月23日,國家發改委就發布了《改革完善高鐵動車組旅客票價政策的通知》,時速200公里以上的高鐵動車組列車一、二等座旅客票價,可以由鐵路運輸企業依據價格法律法規自主制定。法律賦予了鐵路相應的職責和自主調整,這改變了以往鐵路完全由國家掌控,票價始終不漲的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更完善了現有機制,使之更靈活多變。現如今的鐵路早已是負債累累,多年的國家宏觀調控,鐵路既要大力興建高鐵線路設備,又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維護維修設備設施,鐵路的自身的營運遠遠滿足不了需求,這就導致了鐵路越來越窮,負債越來越多。票價的調整,正是符合我國國情下的產物,它的漲幅,既不會孤注一擲的上漲,也不會一成不變,必定是在市場調整的合理范圍之內。
那么,沿海票價上漲,真的讓人無法接受嗎?其實不然。沿海高鐵票價上漲,二等座漲幅接近30%,乍一看一下,突然的提高讓人有些難受,但對比沿海城市和內陸這些年來的發展經濟情況來看,這是在合理范圍的,我國東南沿海從90年開始改革開放,人們相對富足,相比內陸,國家的經濟發展重心從很早就向沿海傾斜了,沿海地區經濟、政治、文化都相對開放,資金大幅度的融入這些城市中,人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如果所有票價統一,這就造成了,富足的南方將便捷的高鐵當成交通車使用,經常的旅游出行游玩,造成交通壓力增大,相對的設備設施的維修保養投入的就更多,而鐵路政企分開后,資金問題得由自身解決,國家不會出頭露面,這種情況下,調整票價也是必然。
作為大眾,我們在享受高鐵優質的服務的同時,是不是也該多替鐵路想想呢?既想著享受服務,又想著票價永遠不漲,這是不是等同于坐“霸王車”呢?也難怪鐵路連年虧損了。
總體來說,對于高鐵票價的上漲,大家要抱著一顆平常心去看待,鐵路一直在為人們提供優質的服務,相信不管票價怎么改變,鐵路始終服務大眾的理念始終是不變的,同時也希望大家對鐵路抱有一些信心,少一些猜疑,讓和諧之風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