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運從1月13日開始,至2月21日結束,共計40天,號稱“史上最難搶票年”。據途牛旅游網監測數據顯示,全國鐵路春運中預計發送旅客高達3.56億人次,而高鐵發送人次為火車運送總人數的65%,第一次成為了主角。(1月18日 揚子晚報)
春運接近尾聲,如果用一個字概括2017年春運的話,最合適的莫過于“暖”字。媒體的系列報道掀起了社會的“新春暖流”,特別是在互聯網上反響很大。數據顯示,在今年春運中,高鐵成為了鐵路運輸的主力軍。不難理解,高鐵的優勢在需求極大的情況下,更是凸顯無疑。源于這份信任,社會對鐵路的關注度很高,民眾對鐵路的期待也很高。縱觀數年春運,從最開始我們只關心能不能買到票,到現在我們關心服務體驗是否滿意來看,鐵路在成長,社會在進步,同樣民眾的幸福指數也在上升。
父母在,不遠游。中國的古老傳統習慣里,父母健在的話,子女最好是陪伴在父母身邊。當時不發達的交通,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們遠距離的活動。如今,我們也仍希望能多陪伴老人,在家庭和工作中找到一個平衡點。工人日報18日報道,滄州一女子每天花225元跨省進京上班。原因一是得益于高鐵的便捷;二是除去每月花去的交通費,在北京的收入仍比家這邊的收入高。“雙城記”的生活并不是個例,也正因如此,每天奔馳在鐵軌上的高鐵,承載起了很多普通人的生活愿景。
近幾年,我們看到了中國高鐵在世界各地全面出擊,展現了“大國速度”,在戰略上改變了中國在世界格局的發展方式,博弈的是大國綜合實力的較量。據世界銀行研究報告顯示,高鐵乘客中新生成的客流比超過了50%。這說明了兩點:一是企業和個人會利用這種交通模式的優勢,改變原本的出行方式;二是高鐵釋放了原本被壓抑的出行需求,進一步拉動了人口的流動。從長遠看,隨著城市鄉鎮的發展,網絡化的高鐵能推動各地人才的“逆流動”,進一步平衡區域之間各種資源的“溢出”和“吸收”,滿足民生的需求。
點點滴滴的努力匯聚在一起,能拼成經濟發展的美好圖景。未來,“大國速度”不只是拉近了城市之間的距離,帶來了新的生活方式,更將見證行業的更迭和區域經濟的崛起。(林一)
春運接近尾聲,如果用一個字概括2017年春運的話,最合適的莫過于“暖”字。媒體的系列報道掀起了社會的“新春暖流”,特別是在互聯網上反響很大。數據顯示,在今年春運中,高鐵成為了鐵路運輸的主力軍。不難理解,高鐵的優勢在需求極大的情況下,更是凸顯無疑。源于這份信任,社會對鐵路的關注度很高,民眾對鐵路的期待也很高。縱觀數年春運,從最開始我們只關心能不能買到票,到現在我們關心服務體驗是否滿意來看,鐵路在成長,社會在進步,同樣民眾的幸福指數也在上升。
父母在,不遠游。中國的古老傳統習慣里,父母健在的話,子女最好是陪伴在父母身邊。當時不發達的交通,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們遠距離的活動。如今,我們也仍希望能多陪伴老人,在家庭和工作中找到一個平衡點。工人日報18日報道,滄州一女子每天花225元跨省進京上班。原因一是得益于高鐵的便捷;二是除去每月花去的交通費,在北京的收入仍比家這邊的收入高。“雙城記”的生活并不是個例,也正因如此,每天奔馳在鐵軌上的高鐵,承載起了很多普通人的生活愿景。
近幾年,我們看到了中國高鐵在世界各地全面出擊,展現了“大國速度”,在戰略上改變了中國在世界格局的發展方式,博弈的是大國綜合實力的較量。據世界銀行研究報告顯示,高鐵乘客中新生成的客流比超過了50%。這說明了兩點:一是企業和個人會利用這種交通模式的優勢,改變原本的出行方式;二是高鐵釋放了原本被壓抑的出行需求,進一步拉動了人口的流動。從長遠看,隨著城市鄉鎮的發展,網絡化的高鐵能推動各地人才的“逆流動”,進一步平衡區域之間各種資源的“溢出”和“吸收”,滿足民生的需求。
點點滴滴的努力匯聚在一起,能拼成經濟發展的美好圖景。未來,“大國速度”不只是拉近了城市之間的距離,帶來了新的生活方式,更將見證行業的更迭和區域經濟的崛起。(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