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1日下午就我國脫貧攻堅形勢和更好實施精準扶貧進行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新華網,2月23日)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充分考慮我國農村實際情況,對脫貧攻堅戰做出了新的部署,以“向貧困宣戰”“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心與信心,奏響了扶貧新篇章。
近幾年,在黨和政府的帶領下、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扶貧攻堅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農村貧困人口逐年減少、貧困發生率逐年降低、貧困地區居民收入顯著提高。然而,在我們為短時間內取得“一少一降一提高”的成果歡呼雀躍之時,也應該冷靜的認識到,扶貧攻堅戰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而并非只是小小的“戰役”。短期內取得的成果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在于攻克了一些扶貧難度相對較小、硬件條件相對較好、貧困程度相對較淺的地區,而那些基礎條件薄弱、貧困程度深的地區還在后面。如何“啃好”后面這些“難啃的骨頭”,就成為了我們黨亟待攻克的“壁壘”。
而要攻克“壁壘”,就得從基層干部隊伍建設上入手。基層干部隊伍建設的好壞,將直接關系到黨和國家各項扶貧工作能否得到正確落實,也將直接關系到“扶貧攻堅戰”的最終成敗。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干部隊伍建設的關鍵還是在于選好配好村兩委班子。村兩委是群眾心目中的“父母官”,也是黨和國家各項扶貧政策的“終端接收器”,他們對于扶貧工作的態度與熱情無疑將直接影響困難群眾對該項工作的“感冒程度”,群眾不“感冒”,再好的政策也無處施展。因此,必須要加強村兩委班子的教育引導工作,讓他們真正愿意并主動投身到脫貧攻堅戰中來,才能激發群眾激情,實現“勞動脫貧”。
相關關鍵詞: 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