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月16日消息(記者馬喆)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2017年,我國計劃發射實踐十三號、中星9A、實踐十八號等6顆通信衛星。其中,實踐十三號將于今年4月發射。目前,全球范圍內由我國制造的在軌運行的通信衛星多達24顆。(央廣網)
隨著我國新一代通信衛星技術的提升,在完成廣播電視信號傳輸任務的同時,今年我國計劃發射實踐十三號、中星9A、實踐十八號等6顆通信衛星。衛星通信的擴大,意味著傳送信號的能力更強,未來利用通信衛星全方位覆蓋,以便于日后在飛機機艙內、高速運行的高鐵上,甚至偏遠山區,便捷上網將成為現實。
“我在隧道里沒信號了,回頭我再給你打。”想必大家坐高鐵都有過這樣的感受。在高速運行的高鐵列車上還可能出現“手機信號時斷時續不流暢”,“搜索網頁也是無法加載”,“4G信號滑落至3G”等問題,這是因為高鐵列車均是采用全封閉式車體結構,部分車型采用金屬鍍膜玻璃,且移動基站不可能實現全面覆蓋,如果要想讓信號滲透高鐵則必須要求室外的信號發射機功率增強,要求更高的基站接收機靈敏度或者要求用戶終端的發射信號增強。
隨著鐵路客運不斷深化改革,鐵路部門推出的客運服務“玲瑯滿目”,80年代坐火車還僅僅只能通過幾個人促膝聊天,演變至今時今日高鐵的視頻服務,這些變化無時無刻不在傳遞著鐵路深化改革創新的優化服務,而WiFi服務的開展更是牽動了廣大旅客的神經。在點贊的同時,也有不少人在技術層面上對此業務的開展表示擔憂。公開資料顯示,目前火車上WiFi一般是通過車載設備把沿線的3G或4G信號轉換為WiFi供乘客使用,如此一來,上網速度就嚴重受到運營商基站覆蓋密度和列車行駛速度等因素影響。運營商基站覆蓋密度較小的地方上網信號就較差,而據公開資料顯示,列車時速超過每小時200公里后,信號衰減程度就越大,將嚴重影響旅客在高鐵內的上網時長體驗。這些問題在長期高速行駛的高鐵上表現得尤為突出,使得高鐵WiFi業務的開展至今還是科研人員公關的對象。
就在前不久,針對高鐵信號覆蓋這一現象,中國通信有關部門表示,通信衛星的成功發射能夠快速有效地解決信號衰減問題。最直觀的感受是,原來都是服務于廣播電視,現在可以服務于普通的個人用戶,比如隨身帶著Wifi的轉接器,就可以把衛星信號變為Wifi,像航空通信、高鐵等地面覆蓋網能力不夠的地方,都可以做很好地轉換,將來旅客在高鐵上連接WiFi后,所能欣賞的不再只是提前下到手機、平板上的影片,筆記本上網也不再依賴速度慢且時斷時續的無線網卡,大家能隨心所欲地將自己旅途中看到的美好風景,通過微博、微信等其他網絡客戶端和朋友分享,不愁因使用數據網絡而產生資費的困擾,甚至可以免費訪問火車局域網海量的娛樂內容資源,還可以使手機信號完全不受時間不受地點的干擾,在高鐵上與親人朋友聯系時不會因為信號網速的丟失而彼此尷尬,業內人士認為,今年發射通信衛星這一消息,可以有效驗證在飛馳的高鐵上,信號的全方位覆蓋將不再是純粹的紙上談兵,更是惠民政策的又一大重要舉措。
筆者相信在不久之后,通信衛星的成功發射,高鐵信號肯定能在全路鋪開,實現網絡信號全方位覆蓋,如此一來旅客都能在乘坐高鐵時用上免費WiFi,暢享鐵路給大家帶來的美好旅途,讓旅途充滿色彩,更讓旅行“少一份距離,多一份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