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夫妻乘高鐵往返北京廊坊,每月成本2600低于租房價”的新聞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在大家咋舌于大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的同時,也走近了“高鐵通勤族”這個群體。
高鐵通勤族是這么一群人,他們每天搭乘高鐵上下班,上班在A城,安家在B城,書寫自己的“雙城記”。 “雙城生活”是他們在事業與家庭之間最好的平衡點。在北京南三環附近上班的李淼在河北廊坊買了房子,乘坐高鐵只要21分鐘便可到達北京南站。京滬高鐵開通后,上海到昆山只需18分鐘,上海上班、昆山安家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京津線、滬昆線…,高鐵在連接起城市的同時,相鄰城市間“同城效應”逐步顯現,形成1至3小時高鐵生活圈。這背后,高鐵功不可沒。如今中國高鐵運營里程已突破2萬公里,每天,中國高速鐵路上開行的動車組多達4200多列,運送旅客450多萬人次。全路高鐵運營里程排名第一的上海鐵路局內,同一路徑同一到站最短4分鐘就有一趟高鐵列車發出,南京南站平均一天停靠430趟高鐵動車。不少地方,特別是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城市群,高鐵讓不少人享受到“公交化”、“通勤化”出行的便捷,“打高鐵”上班成為新時尚。在大城市上班,在衛星城生活,“高鐵同城效應“已經開始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時空觀念和置業理念。工作、生活在不同城市的“候鳥族”數量不斷增加,已成為一種穩定的生活方式。
如今,地區間經濟發展較不均衡、人們對于大城市的向往趨之若鶩,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北京、天津、上海、廣州等大城市購房成本巨大,如果沒有一個殷實的家庭支持,對于剛走入社會的90后大學生們來講無疑是一座高不可攀的山。高鐵的開通,優化了城市間的資源配置,為人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更為租房一族擁抱新生活打開了另一扇窗戶,高鐵通勤也不失是當前環境下一個更優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