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對“政治生態”的強調和重視引起廣泛關注。截至目前,他已在3個代表團參加審議時提出管黨治黨問題,多次強調“政治生態”。(3月12日中國網)
“政治生態”事關一個地方的政通人和、安定有序。良好的政治生態不僅有利于地方的政治建設,而且對人民的安居樂業國家的長遠發展大有裨益。從中國傳統文化角度來看,國人最講究“剛柔相濟”,這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練武術的招式須剛中帯柔為最高武功,打太極須柔中帶剛方顯武藝高強。因此,筆者認為凈化政治生態須剛柔并濟。
凈化政治生態須“剛”字當頭。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打虎拍蠅、建章立制,政治生態有了明顯改善。但一些地方的反腐工作仍然艱巨,凈化政治生態是一項系統工程,我們仍然任重道遠。只有繼續以“剛性”的紀律紅線,黨規國法要求廣大黨員干部,才能不斷夯實已經取得的反腐成果。制度建設,紀律堅守應該成為每位黨員干部內心的自覺。有用嚴格的剛性紀律約束,才能震懾“老虎”“蒼蠅”,才能揪出黨員干部中的少數“蛀蟲”,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
凈化政治生態須“柔”字為輔。光有“嚴刑峻法”并不足以彌補制度的缺陷,我們更需要以“柔”克剛。這里的“柔”指的是不違背原則,不背叛組織,不違反法律法規的“柔”。傳統文化中強調“太剛易折”,因此“柔”能化剛。各級黨組織內部不斷建立的“容錯免責”機制就是一種有益的嘗試。它能及時幫助廣大黨員干部調整工作的思路,用恰當的方式處理手頭的實際工作,是唯物辯證法結合中國具體國情的產物。
總之,凈化政治生態須剛柔并濟。在欣賞中國功夫時,我們時常看到外國友人發出驚訝的贊嘆;在秀美的“中國畫”面前,我們被老祖宗留下的瑰寶深深折服。凈化政治生態不必“崇洋媚外”,國人的傳統文化里自有精髓,我們必須有這種大國自信,用“剛柔并濟”的精神力量引領凈化政治生態,唯有如此,才能修煉好內功,鍛煉好自凈能力,得到治國安邦的上乘“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