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快的散場音樂已經響起,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參會的記者們已經紛紛開始離席,這時記者席上有人大聲對著總理喊出了自己的問題:“今天是‘3·15’,總理您能給消費者說幾句話嗎?”(新京報,3月16日)
在長達兩個多小時的記者招待會上,李克強總理創下了“20年之最”,連續的19個問題對答如流、從容不迫,不時的幽默互動不僅活躍了現場氣氛,更彰顯了大國總理的開放與自信。
這樣的自信不禁讓人聯想到了62年前周總理的“萬隆之行”。只是當年的中國尚處于“落后”之列,周總理的力挽狂瀾完全是依靠他出色的外交能力以及超凡的個人魅力;而如今,除了外交能力以及個人魅力之外,李總理今日從容不迫的背后,顯然還有強大的國力在做后盾。
近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通過一系列改革措施,乘風破浪、迎難而上,讓曾經一貧如洗的“弱國”,搖身一變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舉世矚目的成功成就了中華民族的自信。
向內看:“山,快馬加鞭未下鞍”,深化改革,穩步向前。四年時間國務院部門及其指定地方取消的審批事項超過1100項,堅持“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宗旨,真正做到了讓群眾少跑腿、少煩心、多順心;“驚回首,離天三尺三”,民生改善,人民更有獲得感。“精準扶貧”取得顯著成效,四年時間超過5500萬農村貧困人口成功脫貧、四年累計新增就業崗位超過5000萬,城鎮失業率在4.5%以內;“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奮蹄”,反腐取得實質性成果,“不敢貪”已初顯成效,從2014年到2016年,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共計超過13萬起、查處領導干部超過17萬…….
向外看:“一帶一路”建設目標的提出,引來了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積極參與、30多個沿線國家的爭先靠攏,一大批有影響力的標志性項目逐步落地;旨在加強睦鄰友好、維護地區和平的“上合組織”受到周邊國家的積極響應,從成立之初的“五國”發展到今天的“8+4”(即八個成員國、四個觀察員國)……
黨和國家的“內外兼修”,不僅給李克強總理面對中外記者時從容不迫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也給華夏子孫在民族復興之路砥礪前行注入了強心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