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青年報報道,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改革完善高鐵動車組旅客票價政策的通知》,4月21日起,我國東南沿海高鐵的部分列車票價將做調整。中國鐵路總公司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此次東南沿海高鐵調價,執行票價是根據各車次的客流狀況,呈現差異化、有漲有降。
這是中國鐵總去年獲得高鐵票價定價權后的首次調價,因而受到社會廣泛關注。上個月,有媒體引述業內人士消息稱,東南沿海部分線路即將上調票價,“一等座漲幅近70%,二等座漲幅近30%”,因漲幅超出很多人的估計,在網上坊間引發各種議論。在此輿情下,中國鐵總有必要及時發布全面、權威的信息,介紹此次高鐵票價調整的詳細內容,解釋票價調整的依據、必要性及相關內容,正面回應公眾的關切。實際上此次調價格并沒有一刀切,而是有漲有跌。有的繁忙線路是漲價的,有的則是下調票價的。
從2008年京津城際開通以來,中國高鐵從無到有,運營里程從零到超越兩萬公里,中國高鐵運營里程超越了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總和,堪稱一個奇跡?,F在高鐵幾乎成為人們中長途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高鐵票價的高低自然影響不小。作為消費者的我們一般都會認為票價越低越好,實際上高鐵票價如果定的過低是讓乘車人占了便宜。因為,高鐵建設資金一般來源于于中央或者政府財政,國有銀行政策性低息貸款等公共類或公益類資金。那么過低的票價就是讓乘車人享用了幾乎所有人買單的公共資源。還有就是,低票價還會使得本不需要或者不怎么需要高鐵出行的人乘坐高鐵而使得車廂人滿為患,進而使得前些年買票難現象重現或者說愈演愈烈,最終導致資源錯配。微觀層面來說低票價會導致真正需要爭取時間的人無法順利買到高鐵車票,而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這個急需高鐵出行卻買不到票只能干著急的人。但是呢,高鐵票價如果定的過高,則會損害大家乘車積極性,使得高鐵車廂空蕩蕩運行,同樣也是浪費大量公共資源。
所以,高鐵票價定的過高或者過低都是對大家不利的,都會導致損害幾乎所有人的利益。那么,正確的做法就是讓高鐵票價自由浮動,下放定價權于高鐵運輸企業,價格隨市場調節,使得誰都不能占誰便宜,最后能讓高鐵線路資源得到最充分的發揮。慶幸的是,這個讓市場決定價格的高鐵定價機制正在形成。正如目前國家發改委做的那樣,逐步放開高鐵票價定價權,還定價權于企業。雖然到迄今為止還無法看到最終讓鐵路完全自主決定票價的那一天,但無論如何,目前這個調價現象是令人欣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