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鐵路總公司公布了動車組列車票價調整方案,至此,鬧得沸沸揚揚的鐵路漲價風波終于塵埃落定,上海至杭州、杭州至寧波、寧波至深圳三段高鐵線上的時速為200-250公里高鐵列車普遍提價。出行成本的升高,讓普通民眾頓時感覺錢袋子有點兒緊,一時間眾說紛紜。支持者認為各行各業都在漲價,高鐵票價上漲理所當然,反對者認為,鐵路作為民生工程,其基本的立足點應該是“為人民服務”,而不是賺錢。而我認為高鐵提價不僅勢在必行,而且符合各方的長期利益。
首先,對于鐵路總公司來說,為了我國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的順利實現,鐵路部門不計成本的進行鐵路建設投資,尤其是高鐵的建設,耗費了大量資金。而建設資金主要來源于銀行貸款,持續的高投入讓鐵路總公司欠債高達4萬億。但是,總公司投資建設鐵路的步伐仍然沒有停止,2017年的計劃投資仍然達到8000億元。高額的鐵路建設讓鐵路總公司不堪重負,迫切需要通過漲價來提升企業效益。
其次,相對于公路、航運、空運來說,高鐵具有安全、正點、經濟、快速等優勢,高鐵的密集開通無疑加劇了各種運輸方式之間的競爭,特別是對公路運輸優勢更加明顯,在浙江、江蘇廣州等地甚至一度出現了城際大巴“空跑”現象。這種不正常現象的出現,必然要引起交通運輸部門的重視。因為一個高度發達的運輸體系必然是公路、航運、空運進行優勢互補、綜合協調發展的大好局面,而不是一家獨大。目前,在我國眾多的高鐵運營線上,京滬高鐵是唯一盈利的高鐵線路,虧損運營明顯不是健康的競爭方式。因此,在符合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和基本國情的基礎上,高鐵適當漲價可以讓旅客分流,從而促進各種運輸方式的協調發展,建立更加完善、經濟、高效的交通運輸體系。
最后,滬昆線、京滬線以及京廣線穿過中國經濟最發達的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北京、天津等經濟發達地區,較其他運輸線路更加繁忙,運輸壓力更大,而高鐵以運輸公里為計價基礎的單一定價方式顯然是不符合實際要求的。由此看來,鐵路部門根據運輸繁忙干線和重點時段的進行票價優化調整,有利于疏解客流、緩解運輸壓力,避免出現“一票難求”尷尬場面。此外,鐵路實名制驗票、安檢、候車、乘車等環節需要大量的服務設施投入和更新,鐵路部門對旅客收取合理的票價,在企業改善經營狀況的同時,必然會采用更加便捷的設備設施,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因此,高鐵合理的漲價也會優化旅客的乘車體驗,讓旅客獲得更加便捷、輕松、愉快的乘車體驗。
鐵路總公司對高鐵票價進行適當漲價,無疑會造成旅客短期出行成本的增加,但是從長遠來看,高鐵票價的優化調整,不僅有利于改善公司內部經營狀況,提升基礎服務設施建設,也有利于促進水、陸、空等交通方式的協調發展,建立更加發達的交通運輸網絡,讓人民群眾享受到更加便捷、舒適、經濟的出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