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6日零時起,全國鐵路開始實行新的列車運行圖,較調整前增開動車組列車25.5對。(光明網4月17日)
鐵粉們都知道一個基本常識,就是每年鐵路都會根據客流變化情況調整一至兩次列車運行圖,通俗地說法就是增減旅客列車開行的區段和對數。多年來,鐵路客運調圖的基本原則是“有流開車、無流停運,哪里客流集中,車就往哪兒開”,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客車向著市場開”。今年的運行圖又有哪些變化呢?
一是客流飽滿地區繼續擴能。如擴大滬昆高鐵、杭深線、南廣、貴廣、寧蓉、京廣等客流飽滿線路的運力,增開動車組列車25.5對,并安排37對現有動車組列車重聯或大編組運行。這樣一來,客流飽滿地區特殊時段“一票難求”的局面有望成為歷史。二是注重提高旅行舒適度。具體表現是增開了部分白天動臥列車,讓旅客充分體驗“陸地航班”的感受。三是對運行區段進行優化。共安排旅客列車變更運行區段27.5對,如昆明南—廣州南、鄭州東—廣州南各1對列車延長至珠海始發和終到。這可以解讀為是響應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具體行動。規劃中的“粵港澳大灣區”包括珠三角核心區的11個城市,有望打造成為全球第四大灣區。四是繼續實施客車提速。此次調圖,部分旅客列車旅行速度加快,如成都—福州K390/1次旅行時間壓縮5小時49分鐘;杭州—成都K1271/4次旅行時間壓縮4小時8分鐘。
調圖年年有,歲歲有不同。今年的運行圖調整,也釋放了一些積極有益的經濟信號。筆者認為,首先是傳遞了內需繼續增長的信號。增開車次、延長運行區段,可以解讀為民眾出行的需求持續增加。經濟發展無非兩條路,一條是向外輸出掙外國人的錢,一條是內需拉動做強產業鏈。近年來,鐵路旅客發送量持續攀升,足以證明中國這個全球最大市場的吸金能力。其次,傳遞了科技強路的發展方向。客車提速壓縮運行時間,增開動臥提高旅行質量,都是需要科技支撐的。尤其是提速,安全性是最大的考驗。這方面,鐵路用實際行動遞交了滿意的答卷。第三,傳遞了鐵路勇當排頭兵的信號。以深圳為中心的珠三角核心區,在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領頭羊,近年來,增長勢頭雖然有所放緩,但仍是沖在改革開放的最前沿。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了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構想,鐵路部門在兩會之后的首次調圖中,就將從昆明和鄭州兩個內陸省會城市發往廣州的客車延長到珠海始發終到,其擔當意識不言自明。
小小一張列車運行圖,反映的是國民經濟建設的晴雨表,透過些微變化,傳遞的是經濟形勢趨穩向好發展的信號。期待鐵路部門借調圖東風,創造提質增效的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