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曾:“詩人”豈成貪腐幌子?

來源: 2017-04-19 11:41:32

 

曾任河南焦煤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鄭煤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河南省國有企業監事會主席(正廳級)的杜工會,是一位詩歌愛好者,有人為吹捧他,甚至稱“古有杜工部,今有杜工會”。其詩歌集《點凝》,獲得第三屆河南省文學特別獎。就是這樣一個“詩人企業家”,竟然打著文學的幌子,大行貪腐的勾當,最終落了個身敗名裂的下場。2016年11月2日,犯貪污罪、受賄罪的杜工會獲刑6年半。(4月18日中國青年網)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句詩展現了杜工部杜甫的絕世才情和濟世胸懷。然而在今天,同樣一位愛好文墨、熱衷詩詞的杜工會。據報道,在諸多榮譽中,“詩人企業家”這個稱謂,讓杜工會情有獨鐘。在擔任焦煤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期間,杜工會還出版了《點凝》和《描描》兩本詩集。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被人稱為“古有杜工部,今有杜工會”的“詩人企業家”,竟然打著文學的幌子,大行貪腐的勾當,最終落個身敗名裂的下場。筆者不禁感嘆,“詩人”豈成貪腐幌子?

說起愛好,官員有個愛好也應理所當然,本來無可厚非,而且正常的愛好可以修身養性、陶冶情操,這是值得鼓勵學習的。如果官員熱愛詩歌還可以陶冶自己心靈,提升為官品味,也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如果利用愛好來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甚至以高“品位”的愛好為外衣來掩蓋其貪婪的心,實在是可恥可恨。正如這位杜工會,身兼集團領導、黨政要職,簡直是官德淪喪,不僅侵吞公款,而且大肆受賄,哪有詩人的襟懷和品質?可以毫不客氣地講,他就是詩人中的敗類,玷污了文墨才情和人民公仆的堅定宗旨,最終吞噬了自己,也讓詩人群體為之蒙羞。

那么,為何官員們熱衷成為詩人呢?筆者認為,一方面詩人是一塊頗為吸引人且又高大上的金字招牌,畢竟是文化人的標志,一旦頭上有了這么一個光環,頓時光彩照人,含金量十足,而且可以名利雙收。另一方面,以詩歌愛好者之名,行腐敗之實,實惠多多,而且非常隱蔽,官員正因為有了這高“品位”的愛好,給老百姓留有“潔身自好”“出淤不染”的印象,從而掩蓋自己惡性,以此來蒙蔽組織,達到遮住“法眼”的作用。因此,不管是誰,不管肚子里有多少墨水,就算擠破腦袋也想進去。通過這個案例,這不僅表明貪官善于偽裝的特性,干部思想作風建設還不到位,更是提醒相關部門對官員的監管要保持火眼金睛。

“詩人”的風度與魅力,不再是鼓瑟而歌,而變成了一名企業家、一位人民公仆的腐化墮落之源,遺憾的是本可以為自己的事業人生撰寫一部美好作品的他們,終究辜負了上天的美意,手中的權利、心中的貪欲淹沒了腦中的智慧。筆者認為,詩文再風雅,無法掩飾墮落的內心;美名再遠揚,無法挽救丑陋的靈魂。要遏制“詩人”貪官頻頻出現的鬧劇,就要把權力真正關進“籠子”里,讓權力在陽光下公開、公平、公正地運行,用制度的剛性和硬性,清除以權謀私、以“愛好”謀利的惡習。否則,“詩人貪官”縱使曾有光芒萬丈、縱使曾有才情遠揚,如果沒有了信念與信仰,失去了人民的擁護,也終將是無本之木、黃粱一夢。

 

相關關鍵詞: 幌子 詩人 梁建曾


相關文章
  • 梁建曾:扶貧“微腐敗”,動搖“大根基”

    梁建曾:扶貧“微腐敗”,動搖“大根基”

    2017-02-15

  • 梁建曾:干部要正確看待“組織約談”

    梁建曾:干部要正確看待“組織約談”

    2017-04-19

用戶登錄

注冊會員享受:超低價格發稿       忘記密碼



Copyright © 2013-2019  財通社軟文推廣平臺       
             
   關于我們 商務合作 版權申明     聯系我們:
562 6623@qq.com

客服QQ:562 6623 

  聯系郵箱:29 59 11 57 8 @qq.com 豫ICP備20005723號-1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