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高鐵無軌站”,不少人可能會覺得奇怪,高鐵需要在鐵軌上跑,如果一個車站連軌道都沒有,還能稱之為高鐵站嗎?其實我是在沒有高鐵線路經過的城市開設的具有“購票、取票、候車、公鐵接駁、高鐵快運和旅游咨詢服務”功能的專門站點,通過開通“班次公交化、運輸直達化和時刻精準化”的專線大巴與就近高鐵火車站無縫相連,將客流引入高鐵,讓沒有高鐵或鐵路的邊遠地區群眾也能快捷出行,這是一種公鐵聯運新模式。
我第一次從人們的設想變成現實是在2016年12月19日,那天全國首個高鐵無軌站在廣西凌云開通運營。我的出現讓凌云這個“地無寸鐵”的國家級貧困縣享受到了高鐵經濟帶來的紅利。據凌云縣旅游部門統計,今年1至3月,該縣接待旅客62.72萬人次,旅游綜合消費5.07億元,同比增長61%和72%,創歷史新高。
應該說我的第一次亮相,吸引了眾多的關注,這不,4月19日,全國首次成批建設“高鐵無軌站”簽約儀式在南寧舉行。南寧市橫縣和玉林市容縣、北流市、博白縣、陸川縣5縣市與南寧鐵路局廣西鐵路旅游傳媒集團簽訂高鐵無軌站合作協議。這意味著我在廣西的運營將由“點”轉變成“網”,輻射范圍將越來越廣。
我這種新型的公鐵聯運模式為什么會受到大家的歡迎呢?讓不通高鐵的縣市快速融入高鐵路網,拉近當地居民和高鐵的距離,讓更多的人享受高鐵發展所帶來的紅利,這些應該是主要原因。
高鐵現在成了不少地方爭相發展的交通方式,一些地方還經常為高鐵規劃爭得不可開交。究其原因,是大家都希望高鐵能從自己的家門口過,都希望能直接享受到高鐵所帶來的便利。然而因為各種因素,高鐵發展得再快,也不可能同時滿足所有人的愿望。這時,我作為高鐵無軌站,可以用最低的建設成本、最短的建設時間(和新線建設相比)來緩解高鐵建設的供需矛盾。我在廣西的實踐,無疑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以往在不少高鐵剛開通時,因地方配套交通的不完善,人們出行存在著“最后一公里”的問題,而我作為高鐵無軌站則不存在這個問題。一方面我的選址相對一般的高鐵站更靠近市中心;另一方面,我和高鐵站之間有專線大巴無縫相連,方便、快捷顯而易見。
我是“高鐵無軌站”,家鄉不通高鐵的親們,讓我來拉近你和高鐵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