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立足本地實際,積極發掘本村優秀人才資源,注重從農村致富能手、農民經紀人、專業合作組織負責人、大學生村官等中選拔村黨組織書記,充分發揮本地能人示范和帶領發展致富的作用。數據顯示,全省從本村生產大戶、致富帶頭人、農民經濟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負責人中選拔村黨組織書記26141人,占49.5%。(四川在線4月27日)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中華民族的時代使命,更是實現全面小康的必經之路,脫貧攻堅需要科學的途徑,更需要帶領脫貧的合適人選。在脫貧進入攻堅時期,剛剛完成的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為脫貧攻堅提供了選人契機,四川省趁著換屆選舉,結合脫貧攻堅實際,實行了“萬名書記選育計劃”,選出優秀的、適合地方脫貧實際需要的村(社區)支部書記,為全省脫貧攻堅選好“領頭羊”。 在最好的時機用上了最好的辦法,充分的認識到了在扶貧工作中“領頭羊”的關鍵作用,“萬名書記選育計劃”為脫貧攻堅帶來了契機。
招賢納士,引才回鄉,破除信息閉塞難題。四川省作為西部人口大省,除了成都平原之外大都是山區,而貧困人口也主要聚集在山區,這些地方大多交通不便、信息不暢,當地居民長期依賴自給自足的農耕生產方式,缺乏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交流與合作,對新興事物知之甚少。這種狀況還影響到貧困家庭父母對子女成長、發展的指導,從而形成經濟貧困、文化落后的代際循環。雒榆杰“雁歸” 巴中市巴州區光輝鎮青龍山村、樂山市面向外出務工優秀人才發出的《公開信》引來關注:683人返鄉參選,439人成功當選。招賢納士,引優秀人才回鄉,充分認識到了閉塞造成的文化落后對于貧困人口形成的根本性制約性,引入人才就是引入信息,建立起了貧困地區與外界溝通的“橋梁”從而破除了信息閉塞的難題,有助于解決貧困人口的教育、醫療和經濟發展問題。
扎根本土,以富致富,解決避實就虛的問題。時至2017年,要在2020年全面實現小康社會,“脫貧攻堅”已不再是一個口號,如果再不扎扎實實的扶貧,那么2020年的全面小康就極有可能僅僅是一個“口號”。有的地方嘴上的脫貧要遠大于行動的脫貧,形式的脫貧遠大于現實意義的脫貧,從而在脫貧上避實就虛,追求“立竿見影”的效果,追求一時的表面數據的漂亮。脫貧不是送錢也不是送米,而是要培育貧困地區的“造血功能”,四川省此次換屆選舉結合地區實際,注重從農村致富能手、農民經紀人、專業合作組織負責人、大學生村官等中選拔村黨組織書記,扎根本土,以富致富,讓脫貧攻堅有了突破口,有了致富路,從根本上解決了脫貧“懸在空中”的問題,站得太高往往看不清地面的實際情況,唯有站在地上才能腳踏實地。
選好干部,用好干部,解決人、智的問題。脫貧卻什么?聽到最多無非是缺人,缺點子,卻監管,缺動力。如果說扶貧是一艘前行的船,那么人就是水手,點子就是方向,監管就是船舵,動力就是引擎,缺一不可。四川省在選好干部的同時用好干部,與村支書簽訂脫貧攻堅承諾書讓村干部有壓力,研究制定不勝任村(社區)干部調整辦法讓村干部有戒律,落實村干部“基本報酬+績效報酬”制度讓村干部有動力,從而充分發揮村(社區)干部在脫貧攻堅中的“領頭羊”作用,積極為脫貧攻堅出謀劃策、奔走效勞,做“臉皮厚”書記。
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扶貧的關鍵在于扶人、扶智。“萬名書記選育計劃”為四川脫貧攻堅提供了人與智的支撐,解決了脫貧攻堅誰來做、如何做的問題,等于為扶貧插上雙翅,為進一步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帶來了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