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期間,有關鐵路的發展難以避免得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中國高鐵未來的路該怎么走,是求快還是求穩?高鐵盒飯該怎么改變?是不是早日實現高鐵互聯網+更是成為人們關心的事實。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中鐵副總工、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面對民生問題,更是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一份盒飯40多元丟高鐵的人”,高鐵沒必要裝Wi-Fi 看風景挺好;300公里時速不能再快了。
高鐵已逐漸成為人們的主要出行工具,春運期間更是創下了歷史新高,高鐵既快又安全的舒適環境更是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歡。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視野的開闊,人們的要求越來越高了,提出的問題越來越符合實際。筆者以為,這是好現象,這說明著我們國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只有物質水平進步了,才能推動文明更向前邁出一步。這些關乎民生關乎安全的問題很重要,但筆者以為,中國高鐵要發展,既要考慮這些實際的問題,又必須穩住高鐵快速發展的勢頭,走一條既符合中國國情又符合國際的高端的道路。
國外高鐵的速度基本上在210公里每小時到300公里每小時,對比不難發現,我們國家的高鐵速度也在300公里左右,既然速度差不多,中國高鐵要想走出國門,那么優勢又在哪里呢?帶給世界震驚,僅僅依靠和別國差不多的技術水平,又如何占有優勢?筆者深以為,速度既是優勢又是力量,嘗別人不敢嘗試的,這才是真正的勇士,要想打破世界高鐵的格局,首先速度上必須有突破,只有在國內技術優勢上超過別國,讓國民真正認可中國高鐵是世界領先的,這樣才能海納百川,融合吸引各方資源,強大我們自身。
民以食為天。幾千年的中華文明史,一個“吃”字足以蔽之。中國大江南北,好吃的不計其數,然而,為何高鐵盒飯卻只有僅僅的幾個樣本,并且常常被人們覺得“價格高”,“難吃”?對比日本的高鐵盒飯,既精致又實惠。同樣是高鐵,日本能將這樣的細節做的淋漓盡致,我們就不可以嘛。價格并不能阻礙人們對于美食的追求,中國高鐵何不結合大江南北的美食特色,將地方美食,當地特產送上高鐵的餐桌,讓老百姓只要坐上高鐵就能嘗遍各地美食?做不一樣的高鐵餐食,做屬于我們中國的高鐵特色,這樣豈不一舉多得?
高鐵是現代化的產物,更是代表了一個互聯網+的時代,快、穩、便捷。互聯網+的時代必然是將網絡覆蓋到底,任何都阻礙不了,這是時代的特色。高鐵要發展,要進步,必然要登上互聯網+的光速車,將網絡覆蓋到底,將信息全面覆蓋,推動信息化時代更快更好的進步,將網絡應用在高鐵的方方面面,未來才能走的更遠,走的更快,走的更舒暢。
中國高鐵未來的路任重而道遠,中國的高鐵必然會受到各種質疑和阻礙,然而,中國高鐵必然會走出一條特色的道路,這符合國情,更是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