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尼日利亞最大城市拉各斯,由中國鐵建中土尼日利亞公司承建的拉各斯至伊巴丹段鐵路(拉伊鐵路)正式開工。作為尼日利亞西南部的未來交通動脈,拉伊鐵路全長156.08公里,全線采用中國標準,雙線標準軌距,設計最大行車時速150公里,項目合同總額15.81億美元。這是繼阿布賈至卡杜納鐵路項目(阿卡鐵路)段2016年7月正式運營通車后,尼日利亞第二段現代化鐵路,因此該項目對尼國家建設和民生改善意義重大。(人民網)
“得標準者得天下”,這句話揭示了標準舉足輕重的影響力,標準更是一個企業做大做強的不變信條,并且,作為國際貿易的“通行證”,標準認證是消除貿易壁壘的主要途徑。這次,尼日利亞再次采用中國標準,再次說明了中國標準的卓越性。而中國鐵路也正是秉承著“中國標準”這條國際性的道路,才實現了從跟隨到引領的跨越。
中國標準已經越來越受到國際的認可,而尼日利亞采用中國標準,更是受益匪淺。對比國內外高鐵,國外高鐵距離一般只有1000公里左右,中國高鐵則一般在2000公里左右。中國幅員遼闊,地形復雜,氣候多變等特點。正是這種情況下淬煉出的適合中國國情、路情的“中國高鐵” 當然與眾不同。正是經過這種路情、國情的考驗,才誕生了如此安全、舒適、高效的中國鐵路,這也是我們國家鐵路的優勢,這也是讓國際逐漸認可的地方。
當然,對于尼日利亞來說,采用中國標準之初,也是經過多方考慮的。作為非洲第一大經濟體,尼日利亞政府的交通狀況在非洲具有代表性,公路、鐵路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行路難,事故多”這是當地交通的特點,在這種情況下,尼日利亞政府亟待改變自己國家交通的情況,希望通過建設鐵路振作經濟,而中國標準下的中國高鐵,在安全、舒適上更具有代表性,并且中國經濟也正是在鐵路的強力帶動下蒸蒸日上,想搭上中國這條快速發展的致富舟,引用中國標準也是無可厚非了。在第一次“中國標準”在尼日利亞鐵路投資建設成功后,尼日利亞政府已經嘗到了甜頭,第二次再次選擇,更是對中國標準輸出下鐵路的認可,是對中國鐵路產品質量的一種信任。
中國標準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必然不是一帆風順的,面臨著“歐標”“日標”等,挑戰與機遇并存。如何相互競爭,形成互利共贏的局面上,筆者以為,中國標準還應該保持好自己的良好心態,畢竟,有競爭才有進步,有對比,才知道短板在哪。而在摩擦與挑戰中,既要學習其他標準的優勢,同時也要發揚自己標準的作風,既要輸出,又要引進,將標準逐步提高,形成良好的學習競爭氛圍。要排除雜音,用事實說話,讓不和諧的聲音自然而然的銷聲匿跡,這樣才能更好的提升整理的標準水平,從而逐步的讓中國標準成為世界的標準,讓中國標準引領世界的潮流。
筆者相信,標準可以引領潮流,實干可以興國,中國標準輸出的“中國力量”必然能夠引領世界的潮流,讓世界在向前邁出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