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即將閉幕,關于鐵路的話題成為本次會議的熱詞之一,如8000億建設投資、高鐵走出去、WIFI全覆蓋等等。代表們的言論見仁見智,盡管角度不同,但都抱著一顆為國為民的拳拳之心,對鐵路寄予厚望。
在民眾心目中,鐵路始終是國民經濟的大動脈,國家重要的基礎設施。今后一段時期,鐵路的作用只能加強,不能削弱。打造中國鐵路品牌,是鐵路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如何打造,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一要打造平安鐵路品牌。對于個人,安全是第一需求;對于企業,安全是基本要求。在諸多交通運輸方式中,鐵路的安全性是較高的。正因為安全系數高,鐵路才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成為出行的首選。打造平安鐵路,應作為中國鐵路品牌建設的前提,堅持全員參與、固本強基、把握規律、與時俱進,健全“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體安全綜合保障體系,實現有序可控,持續穩定。
二要打造高效鐵路品牌。國產標準動車組的順利下線,標志著我們已經完全掌握了高鐵建設的核心技術,實實在在地站上了世界鐵路裝備制造的頂峰。而京滬高鐵的提前盈利,則證明了我們在高鐵運營管理上成功破解了世界性的虧損難題,探索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高鐵管理道路。中國鐵路的特色就在于一是建設速度和運營速度快,二是經濟效益好于預期,而這正是我們走出去的法寶。
三要打造創新鐵路品牌。創新是發展動力的源泉,中國鐵路能有今天這樣的成就,一個重要原因是創新。建設世界上地理條件最復雜、施工難度最大的青藏鐵路,開行世界最長的高寒地區高鐵哈大鐵路,攻克技術難關靠的是創新;適應信息時代變化,滿足各層次民眾出行需求,推出網絡售票、空鐵通、公鐵通等服務新產品,離不開創新;融入區域經濟發展,在綜合性交通運輸體系中發揮基礎性作用,不斷改進運輸組織方式,提高運輸效率效能,根本方法是創新。中國鐵路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創新史。
四要打造文化鐵路品牌。文化不僅是社會發展進步的顯示器,也是推進器。盡管中國鐵路僅有短短的100多年歷史,但與英美等西方發達國家主動發展鐵路不同的是,中國鐵路是西方列強用強制欺騙手段植入的,飽含著屈辱,充滿著抗爭。中國鐵路文化走的是一條從被動接受到逐漸適應,再到主動發展,進而登上世界之巔的既艱難曲折又波瀾壯闊的歷程,鐵路文化史就是一部抗爭史、一部建設史、一部創新史。文化的影響深入靈魂,打造鐵路文化品牌,既可以增強國內民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強獲得感,也有利于加深世界對中國的了解,增強中國的影響力。
握指成拳,共同發力,打造中國鐵路品牌,必將助推中國鐵路走出去的步伐行穩致遠,越走越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