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昆明鐵路局了解到,今年以來,鐵路國際聯運發展勢頭喜人。截至5月2日,中越米軌國際聯運共完成貨物發送量22.52萬噸,創12年來最高紀錄。昆玉河準軌鐵路全線完成貨物發送量240.29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124%。河口北站每天向蒙自北、玉溪南、青龍寺、馬龍等站組織開行集裝箱及整車班列運輸越南進口鐵礦石。(云南網)
經歷了近5年的貨運改革之后,鐵路貨運行業終于在今年迎來了運量上漲,一改以往落后生產模式的鐵路物流在國內“白貨”市場也不斷有重大斬獲,受到了越來越多貨主的青睞。通過簡化辦理手續、加強營銷工作、增強服務意識和注重貨場環境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不斷地向現代化的物流企業靠近,我國鐵路物流展現出了強勁的發展勢頭。但是遍觀國內外一流的物流公司,基本上都會通過制定全球化的戰略來將企業做大做強,所以鐵路現在不斷設法把火車“開出國門”,可以說是物流現代化發展進程中的添花之作。
2015年以來,昆明鐵路局借助中越國際口岸推出了多款運輸產品,豐富的運輸模式加上價格方面的巨大優勢,使其運量不斷大幅增長,為中越、中老之間的貿易往來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中歐班列開行六年多來可謂發展迅猛,國內已有27個城市累計開行了3557列中歐班列,為21個歐洲國家的總計28個城市送去了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
一件產品好不好由消費者說了算,而決定消費者判斷結果的主要因素是產品為其帶來的效用,云南國際聯運的繁榮恰恰說明了鐵路貨運符合顧客的需求;之所以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到中歐班列的“朋友圈”中來,是因為“好友們”得到的實惠是明顯而富有說服力的。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不斷深入,世界上越來越多的目光聚焦于鐵路運輸這種“既不新又新”的物流方式,說它不新是因為利用鐵路運輸貨物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是新鮮事,甚至很多發達國家曾將鐵路運輸視為夕陽產業;說它新是因為在中國的主導下,一場聲勢浩大的“鐵路大航海”行動正在突破國界的限制,用一種“新”的方式將世界聯系在一起,重新定位著世界經濟地理。
眾所周知,鐵路貨運運量大、單位能耗少,是一種綠色、經濟的運輸方式,如今我國鐵路運輸業發展形勢一片大好,筆者認為鐵路部門應該“乘勝追擊”繼續擴大在海外市場的勢力范圍,同時在信息技術的應用、產品開發、管理和生產制度的創新等方面投入更大的精力。做好這些時,一個國產的國際一流物流企業或將不遠可期。